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知识点题库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Al3+和Fe3+

分别加入少量NaOH溶液

B

比较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

分别加入浓硝酸

C

证明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通入了SO2

将褪色后的溶液再加热

D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酸

加饱和NaOH溶液,蒸馏

A . A B . B C . C D . D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 CH2═CH2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

﹣1l6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 (2) 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 (3) 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 (4) 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
  5. (5) 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 , 最好用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 (6) 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的方法除去;
  7. (7) 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水润湿的pH试纸来测量溶液的pH B . 实验室需要480 mL 2.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该溶液时先称量氢氧化钠固体38.4 g,然后再按照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的步骤进行操作 C . 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所需玻璃仪器主要有:试管、胶头滴管 D . 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有如图所示装置,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其中Y端适合于作入口的是 .

A.瓶内盛液体干燥剂,用以干燥气体

B.瓶内盛液体洗涤剂,用以除去某气体中的杂质

C.瓶内盛水,用以测量某难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

D.瓶内贮存气体,加水时气体可被排出

E.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F.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装置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B . 装置②可观察铁的吸氧腐蚀 C . 装置③中X为四氯化碳,该装置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 . 装置④为实验室蒸馏石油装置
氮化镁(Mg3N2)是一种黄绿色粉末,可用于制造特殊陶瓷材料、催化剂等,可由金属镁和纯净的氮气反应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Mg3N2

已知Mg3N2易与水反应,有关反应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A中反应容器的名称为
  2. (2) 装置B中的试剂为,装置F的作用是
  3. (3) 装置C、E均需要加热,应先加热,理由是
  4. (4) 装置C中的现象是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红,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若C中NH3的转化率不高,易产生的问题是,解决方法是
  6. (6) 若实验结束后,将装置E中固体全部取出,称量为ag,向其中依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和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得沉淀bg,则产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二氧化氯(ClO2)是极易溶于水且不发生化学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为11℃,可用于处理含硫废水.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ClO2与Na2S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 (1) ClO2的制备(已知SO2+2NaClO3+H2SO4═2ClO2↑+2NaHSO4)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欲收集干燥的ClO2 , 选择图1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③装置D的作用是

  2. (2) ClO2与Na2S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ClO2用N2稀释以增强其稳定性,并将适量的稀释后的ClO2通入图2所示装置中充分反应,得到无色澄清溶液.一段时间后,通过下列实验探究I中反应的产物.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I中溶液于试管甲中,滴加品红溶液和盐酸

    品红始终不褪色

    ①无_生成

    另取少量I中溶液于试管乙中,加入Ba(OH)2溶液,振荡

    有SO42

    ③继续在试管乙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丙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Cl生成

    ④ClO2与Na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
A . 喷泉实验 B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 C . 排水法收集NO D .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测定氯水的pH,用滴管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 .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 , 先加稀硝酸除去OH , 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C . 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SO42或SO32 D .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甲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实验装置如图。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图片_x0020_680832920

  1. (1)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B
  2. (2) 实验步骤:连接仪器、、加药品后,打开 a、滴入浓硫酸,加热。
  3. (3) 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E中装的是酸性KMnO4溶液,其作用是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③依据试管 D 中的反应,能否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的非金属性(填 “能”或“否”)。

实验室以合成氨(低温变换的)废催化剂(主要含Zn、Cu的单质和氧化物)为原料制取ZnCO3·2Zn(OH)2和Cu2O,其实验流程如图:

  1. (1) “灼烧”时,需用的硅酸盐质仪器除玻璃棒、酒精灯外,还有
  2. (2) “浸取”时,生成[Zn(NH3)4]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加“Zn粉”时,为使Zn粉不过量太多{已知:溶液中[Cu(NH3)4]2+呈深蓝色},合适的操作方法及依据的现象是;分离出的铜粉中混有少量Zn,提纯铜粉的方案是
  4. (4) 已知反应:[Zn(NH3)4]2+ Zn2++4NH3K=3.5×10-10 , 由[Zn(NH3)4]CO3溶液制取ZnCO3·2Zn(OH)2 , 可采用的装置是(填字母)。

  5. (5) 设计以提纯后的铜粉为原料制取Cu2O的实验方案:向烧杯中加入计量的铜粉,,静置、冷却、过滤、水洗及干燥[已知在约50℃时,发生反应:Cu+H2O2+H2SO4=CuSO4+2H2O。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稀硫酸、葡萄糖溶液、10%的NaOH溶液和15%的H2O2溶液]。
碘酸钙[Ca(IO3)2]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实验室制取Ca(IO3)2·H2O的实验流程如图:

图片_x0020_100024

已知:碘酸是易溶于水的强酸,不溶于有机溶剂。

  1. (1) 转化步骤是为了制得碘酸,该过程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进行。

    图片_x0020_100025

    ①当观察到现象时,停止通入氯气

    ②转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除去HIO3水溶液中少量I2单质的实验操作为直至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碘单质的存在。

    已知:①Ca(IO3)2·6H2O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②Ca(IO3)2·6H2O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

    图片_x0020_100026

  3. (3) Ca(IO)3·6H20在100~160℃条件下加热得到的物质成分是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 转化过程中CCl4的作用只是增大I2的溶解量,提高I2的利用率 B . 为增大转化过程的反应速率,可适当加快通Cl2的速度 C . 以除碘后的水层为原料,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洗涤可得到Ca(IO3)2·6H2O D . 对已除碘后的水层为原料得到的沉淀Ca(IO3)2·6H2O进行洗涤,洗涤沉淀至洗涤后滤液滴加AgNO3溶液不再有沉淀产生
下列实验中,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

现 象

结 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 溶液的pH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非金属性:

B.

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 , 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

C.

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有关实验,对应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某无色溶液,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生成无色无味的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O

B

将0.1mol/LMgSO4 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浓度积比 Mg(OH)2的小

C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D

向稀硝酸中加入过量Fe粉,反应完全再向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

Fe与硝酸反应得到Fe3+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 溶液后干燥

除去 中的少量

B

测定相同浓度的 溶液、 溶液的pH

比较Cl和N的非金属性强弱

C

向AgCl浊液中滴加几滴 溶液

比较AgCl和AgI的 大小

D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少量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证明淀粉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够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装置图

实验目的

A

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B

测定稀盐酸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

C

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用稀盐酸滴定NaOH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钛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呈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制取钛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 (1) 方法一:气相氧化法。反应原理为。实验室模拟制备二氧化钛的气相氧化装置如图(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已知:熔点为-24.1℃,沸点为136.4℃,在空气中发烟,生成二氧化钛固体和白雾。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2. (2)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B装置干燥管的作用为
  4. (4) C装置的加热方式为(填“水浴加热”或“油浴加热”)。
  5. (5) D装置中试剂为
  6. (6) 方法二:硫酸法。70~80℃条件下,不断通入空气并搅拌,钛铁矿同浓硫酸反应制得可溶性,硫酸盐。称为钛酰离子,易水解生成钛酸,进而制得钛白。在制取钛白的过程中,需要测定钛液中的含量。首先用铝片将还原为 , 再用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0.11

    8.61

    2

    25.00

    7.51

    15.00

    3

    25.00

    0.30

    7.81

    滴定时可选用指示剂为,滴定终点溶液的颜色变化为,钛液中的浓度为(以计)。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

目的

A

将Na[Al(OH)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验证结合质子的能力[Al(OH)4]->CO

B

取25.00mL盐酸

向25.00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液面初始读数为0.00mL后,将所有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C

将适量HCl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比较Cl、Si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D

向NaCl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 , 静置后滴加NaI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探究AgCl与AgI的Ksp相对大小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各选项中,对杂质的检验与除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不纯物质

检验

除杂

A

NO2中混有少量NO

观察颜色

依次通过水、浓硫酸

B

甲烷中混有少量乙烯

溴水

依次通过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

C

CO中混有少量CO2

澄清石灰水

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D

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3

Ca(OH)2溶液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化工原料K2([Cu(C2O4)2]·2H2O(二草酸合铜酸钾晶体)为蓝色针状或絮状沉淀,某校同学设计实验制备K2([Cu(C2O4)2]·2H2O,并进行性质探究。

已知: Cu(OH)2分解温度为80℃; Cu2O 为红色。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实验一] 制备K2([Cu(C2O4)2]·2H2O晶体

    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搅拌加热至80~90℃,观察到的现象是; 采用如图装置抽滤,打开水龙头,可在布氏漏斗中快速过滤出沉淀,快速过滤的原理是

  2. (2) 将H2C2O4·2H2O和K2CO3溶液混合制备KHC2O4溶液,则酸性H2C2O4 H2CO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3) 将(1)步抽滤出的沉淀加入(2) 步KHC2O4溶液中,50℃的水浴加热充分反应,过滤得K2([Cu(C2O4)2]·2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二]探究K2([Cu(C2O4)2]·2H2O晶体热分解产物

    按如图所示,装置B、C、F中均盛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操作步骤为:连接装置→ (用 数字编号回答)

    a.检查装置气密性;b. 加热两处酒精灯;c. 熄灭两处酒精灯: d.通氮气;e.停止通氮气;f.装入药品

    ①f→a→b→d→e→c               ②a→f→d→b→c→e

    ③a→f→b→d→e→c               ④f→a→d→b→c→e

  5. (5) D中盛放的试剂是,将K2([Cu(C2O4)2]·2H2O晶体持续加热至600℃左右,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可判断分解产生的气体产物为。 充分分解后冷却,观察到A中固体未见黑色物质,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振荡,有气体产生,溶液变蓝,静置仍有红色固体,由此判断试管A中固体成分为(将可能情况全部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