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统治与“禅让制” 知识点题库

大禹划分九州后,“根据九州土壤的性质,分为‘壤’、‘黄壤’、‘白壤’、‘赤植坟’、‘白坟’、‘黑坟’、‘坟垆’、‘涂泥’及‘青黎’等九种,依据各种土壤的肥力不同,分为三等九级。根据肥力的等级,安排农业生产,制定适当的田赋。”《中国历代帝王—夏禹》的记载说明当时(    )

A .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 B . 重农抑商政策在全国推广 C .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 . 按户收税的田赋制度建立
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孙中山也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这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A . 汉武帝 B . C . 秦始皇 D . 黄帝
《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
A . 禅让制开始出现 B . 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 . 分封制开始出现 D . 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都是黄帝的后裔,五帝的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虽然不是在“小家”内直接传子,但也不过是再一个“大家”内——皇帝族内部选择首领而已,并没有什么超血缘的“公”,所谓“禅让”实为族内择子继承。禹传启只不过是把原先属于整个部族的果实摘到自己家族里去了。这表明(    )
A . 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没有区别 B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C . 禅让制已经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D . 禅让制是依靠血缘纽带来维系的制度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夏朝 B . 王位世袭制始于禹 C .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进步 D . 夏商时期王位只由嫡长子继承
中期历经九个君王的100余年的战乱与此有关。据此可知(   )
A . 商代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 . 王位继承制亟待规范调整 C . 内乱都源于继承制度缺陷 D . 商朝尚未确立中央集权制
2019年4月5日,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台湾中视、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举行中华大祭祖现场直播,这是祭拜(    )
A . 蚩尤 B . 炎帝 C . 黄帝 D . 大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 (1) 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 (2) 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3. (3) 根据材料三,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封建,非圣人意也……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反映出周朝以崭新的风格实行统治 B . 说明分封制来源于古代圣人的意志    C . 体现了早期政治制度带有神权色彩 D . 隐含着作者对“封建”的批判倾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瞭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 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   )
A . 春秋时期 B . 战国时期 C . 清朝 D . 秦朝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制度
A . 分封制 B . 世袭制 C . 禅让制 D . 宗法制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宗法制
传说中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 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陶杯(见下图),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的历史信息是(   )

A . 炎黄二帝热衷发明 B . 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 C . 该陶器是黄帝作品 D . 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
《三字经》在中国传统经典当中,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其中“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反映的是(   )
A . 禅让制 B . 王位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礼乐制
《尚书》记载,尧以仁政治理国家,以道德教化百姓,在此基础上“协和万邦”;禹通过治理洪水赢得民心,开创了“九州同牧”的社会景象。这反映了(   )
A . 以民为本提升了国家行政效率 B . 大一统思想具有悠久历史传统 C . 儒家仁政思想已经渐入人心 D . 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下图所示描绘的是五帝之一的黄帝“发明舟车”的传说。据图推知,舟、车的发明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 便利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 密切了部落之间的往来 C . 使手工业成为独立的部门 D . 推动了道路体系的建设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反映这一时期(    )
A . 处于仰韶文化时期 B . 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C . 奴隶制度走向繁荣 D . 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 (1) 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 (2) 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3. (3) 根据材料三,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
《史记》记载,五帝时期是禅让制,尧禅让于舜,“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而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记载,“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由此可见(    )
A . 《史记》为司马迁所作,可信度更高 B . 《竹书纪年》成书年代更早,更可信 C . 关于禅让制的说法没有准确的定论 D . 历史问题要以发展的眼光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