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民族关系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样一来,一旦南方有事,汉中盆地既可作为北方政权南下的集结地,直接威胁四川盆地,也可顺汉水而下进入湖北,还可作为秦岭防线的前沿和缓冲,不至于会在短期内被突破。由于此后的明朝和清朝都在北京建都,都需要由北而南的控制,这一改变就一直延续至今。类似的例子还不少。例如号称“河南”的河南省并不完全在黄河之南,还有一块在黄河以北。淮河两岸同属一个政区,在东西方向却分属安徽和江苏两省。同样,长江下游的政区也不是以长江为界,而是横跨大江南北,东西间也分属安徽和江苏两省。省以下界线类似的现象更多

——葛剑雄《“山川形便”还是“犬牙交错”》

  1. (1) 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地图反映的历史时期,并说明依据。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图乙行政区划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为防止地方割据,当时的统治者还做了哪些努力?
《元史•地理志》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
A . 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 .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 . 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D . 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钦察两汗国,西南抵乌斯藏(今前、后藏地区),南接安南(今越南北部)缅国,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共约1500处,为各级政府因公差遣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是当时最便利的交通体系。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每10或15、25里设一铺,置铺兵五人,负责传递文书。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历史作用。
下列哪个区域在元代正式成为中国行政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 . 蒙古 B . 新疆 C . 西藏 D . 海南岛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如表所列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相关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中朝;司隶校尉;御史大夫

北门学士;政事堂;鸿胪寺

枢密院;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监察御史;宣政院;中书省

A . ②③①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①②③④ D . ④②①③
中国历朝统治者重视民族问题,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民族事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 B . 元朝宣政院主管长官称“帝师” C . 明朝司礼监负责全国佛教和民族事务 D . 清朝理藩院管理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底层民众普遍经历了贫困。英国历史学家贝内特认为,当时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考虑到农奴沉重的封建负担,以平均4.5口的家庭规模计算,必须10英亩以上才能维持生存。经济史学家波斯坦测算,13世纪英国小农户人口众多,104个庄园的随机样本表明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家庭土地少于10英亩。贫困成为困扰中世纪英国的重要问题。英国乡村家庭内部救济、庄园共同体救助和基督教慈善救助发展起来,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救助体系。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救助体系由宗教慈善向世俗救济、临时性救济向长期救助和法制化公共救助过渡,开启了英国社会保障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

材料二:我国古代社会的贫困救助,可以分为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我国在传统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发生天灾人祸时,政府大规模的赈灾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至于日常的贫困救助,实际上是由民间社会自己来实施的。针对古代聚族而居的情况,宋代范仲淹开设了“义庄”,购置族田,以族田收入在宗族内部开展济贫、赡养和助学。南宋朱熹也曾提议民间创办“社仓”,向灾民贷赈钱粮以济贫困。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在贫困救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此外,一些财力丰厚,影响较大的佛寺,都有过一些救灾济贫的举措。

——摘编自刘志扬《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途径与成效》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联合国秘书长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说明中世纪晚期英国救助体系变化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救助体系的特点,指出其与中世纪英国救助体系的共同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意义。
有学者指出:“1264年,忽必烈建立总制院管理吐蕃并监督政府和佛教僧徒的关系,八思巴成为总制院的第一位行政长官。”上文中“总制院”即(    )
A . 理藩院 B . 御史台 C . 宣政院 D . 中书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幅员辽阔,边疆地区地域十分广袤。边疆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地理、人文原因,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与内地有着一定的差距,容易引发多种多样的边疆问题。因此历朝统治者在规划行政区划的过程中一般都重视边疆政策的制定,积极经略边疆。譬如秦朝设立辽东郡,以便中央管辖;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唐玄宗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元朝设立云南、四川行省进行管辖,并实行少数民族贵族头领担任地方官的土司制度;明朝在西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清朝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在台湾建省,并直属中央政府管辖。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近代以来,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旧中国“百年魔怪舞翩迁,人民五亿不团圆”。西方的平等民主等先进思想伴随着洋枪洋炮一起来到中国,从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了民族平等的诉求。孙中山把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表述为“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共.产.党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但是,国民党的性质和大民族主义的民族同化思想,决定了它并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民族平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诉求是彻底的,始终坚持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即民族平等的原则,中共在全国执政后,通过政协会议确定,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1954年之后,民族区域自治更是载入历次修改的宪法中。党把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概括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15年开始了全国的脱贫攻坚事业,习.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摘编自胡岩《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管理边疆地区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以来“民族平等”内涵的变化,并简述中共为实现民族平等所做的努力。
下图是位于甘肃武威白塔寺内的萨班灵骨塔遗址。1247 年萨班(吐蕃宗教首领、藏传佛教高僧)与蒙古王子阔端在凉州会谈,就吐蕃地区归附达成协议。1251 年萨班在凉州去世,蒙古统治者在凉州为他建塔安放灵骨。这表明此时

图片_x0020_100003

A . 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 B . 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 . 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的推行 D . 西藏在政治上开始与中原连为一体
这是元朝时期的一种民族制度,元政府利用民族矛盾制造的等级差异,以希望借此来巩固其统治。这一制度是 (    )
A . 行省制度 B . 四等人制 C . 猛安谋克 D . 兵农合一
元代天字拾二号夜巡铜牌,俗称六体文夜巡牌(下图为其正面和背面),其双面铸以纹饰及汉文、蒙文、藏文、波斯文等六种文字,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元代牌符中使用文字最多的一块(按:元代牌符分为令牌、身份牌和驿牌等)。作为历史实物资料,它反映出元朝(   )

①多民族杂居共处②多种文字并用 ③实行户籍身份制度④邮驿交通发达⑤文化兼容并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⑤ C . ①③⑤ D . ②④⑤
元朝中期开科举时,当时的宰相向皇帝上奏:“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酶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元朝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书代表 B . 程朱理学有助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C . 以词赋取人唐朝已经实践 D . 蒙古统治者不完全理解汉族文学创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隋唐两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政区域,对南部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除设置宣慰司、安抚司等机构外,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即土官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并指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西部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主要有滇藏、川藏、陕甘茶马古道。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   )
A . 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B . 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 C . 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 D .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    )
A . 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 B . 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C . 确定行省之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 D . 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元代在边疆地区,朝廷既因俗设“土官”。又通过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括户,设立驿站。比较固定地征税,强制征调土官士兵等。这反映出元朝( )
A . 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B . 改革赋役制度以增加财政收入 C . 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 D . 在边疆地区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征服南宋以后,忽必烈发现不设法归依汉族传统,就无法成为令汉人心悦诚服的皇帝。一个方法是使这个政权具备华夏王朝系列,将其置于自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北方算起的漫长的王朝系列。据此可知元朝的建立(    )
A . 推进了民族交融 B . 摈弃了民族传统 C . 照搬了中原文化 D . 扩大了统治范围
明人在总结元朝行省制度时讲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由此可知(    )
A . 元朝推行民族融和政策 B . 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C . 行省官员权力受到节制 D . 边疆地区职官僧俗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