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题库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太平军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
A . 未反映农民阶级现实愿望 B .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C . 顺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 D . 揭示近代民主革命任务
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    )
A . 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 B . 《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C . 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 D . 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
晚清官员张德坚在评述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时说:无虑布衣、绅士、倡优、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这说明太平天国的科考(   )
A . 改变了传统科考的方式 B . 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支持 C . 注重对知识人才的选拔 D . 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理念
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   )
A . 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B . 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 C . 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D . 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指出:“在桌子开始跳舞以前不久,在中国,在这块活的化石上,就开始闹革命了。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更迭的情形。”这表明马克思(   )
A . 高度赞扬中国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 B . 对中国变革秉持理解和同情的态度 C . 对太平天国小农社会理想持否定态度 D . 肯定太平天国推翻剥削阶级的斗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   )
A . 《海国图志》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资政新篇》 D . 《天朝田亩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既有中西文化交流,又有新陈制度代谢,文化变迁与制度兴革的关系就很有趣了。制度上的现代化与文化上的“西化”当时往往混在一起,而且后者有时还被看成是最为深刻的变化。毛.泽东曾把洪秀全与康有为、孙中山并称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秦晖《走出帝制一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

材料二 随着武昌城头的枪声响起,一场全国性的各省“独立”运动爆发了,清王朝犹如泥足巨人一般摇摇欲坠。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匆匆建立后,相继颁布《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在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的政府体制,这套政治模式,基本上是仿照美国政治制度而设计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所设计的政治制度及推行这些制度的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请考生从28~3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治国方案,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的变化,不能说明(   )
A . 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B . 中西文化之间碰撞和交融 C . 传统治国理念的改变 D . 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证券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 具有空想性与进步性 C . 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D . 政权日益趋于封建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农民反抗斗争不断,1851年,洪秀全率众进行太平天国运动。但是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可行又能动员广大农民的纲领,因而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最终这次伟大的农民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论文: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正如宋庆龄先生所言“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它的意义实极重大,因为至少在形式上,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使含有世界人类五分之一的国家的专制政体消失,这正是世界史进步的一个碑石”。今持辛亥革命失败论者的一个依据是革命目标没有完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全面实现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预期目标。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所说明的问题。
太平天国一度在天京、镇江、扬州等地完全废除私有财产,废除商业,生活必需品由国库按定额供给;男女异地,夫妇不得同居。1855年春,太平天国调整政策,开始允许居民恢复家庭生活,承认私营工商业。这种变化说明(    )
A . 管理严格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 B . 太平天国调整政策具有进步性 C . 太平天国运动由此开始转向衰落 D . 部分推行《资政新篇》的主张
“两年间,北伐军横扫六省,进逼天津,当时炮声如雷,京师震动,朝中大元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鸟兽散、正阳门外大市若荒郊无人迹(咸丰帝)召王公、四辅、六部、九卿等会议,皆涕泣丧胆,眼眶肿若樱桃”。材料中的军事行动(   )
A . 震摄了清廷心脏地区 B . 撼动了北洋军阀统治 C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 . 瓦解了北方封建制度
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 . 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 .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 . 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 . 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史载:太平军刚到南京一个月,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大兴土木直接导致太平天国失败 B . 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C . 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 . 成为太平天国推翻清朝统治象征
太平军内部曾流传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歌谣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 金田起义 B . 永安突围 C . 天京变乱 D . 三河大捷
上海市博物馆藏有《攻打上海县城阵亡法国官兵墓碑》,其碑文写道:“纪念因激于公义与人道而攻打侵犯上海城之盗匪,于1855年1月6日为国争荣而阵亡诸法(国)人。同国骈(并)肩作战诸友,谨立此碑。”作为直接证据,该墓碑可用于研究(   )
A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B . 中法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C . 通商口岸的政治经济状况 D . 鸦片战争的过程及其结果
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改革中国社会。虽然因为种种原 因其内容没有得到具体实施,但其中的一些改革方案和主张却为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 所实施。这说明《资政新篇》(   )
A . 学习西方符合时代进步潮流 B . 成为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C . 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要求 D . 改变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方向
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下表为不同人物对近代中国某一革命运动的评价。

柯文楠

千百万穷苦农民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牺牲的精神发起的革命运动。

马克思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孙中山

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李大钊

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该革命运动(   )

A . 推翻了满清王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B . 阻止了列强把中国殖民地化的企图 C . 激发了民众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 D . 反映了旧式农民革命运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