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复辟帝制及护国战争 知识点题库

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这部电影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
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③北京青年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上街游行

④中共一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

A . 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 B . 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C .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 D . 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制约袁世凯的专政,是辛亥革命维护共和和民主的重要目标。合法防止袁世凯专权是南北谈判前后革命党人重要的考量。因此他们希望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宋教仁因此(   )
A . 要求袁世凯赞同共和 B .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D . 实行责任内阁
下面是《孙中山传》的目录,每一章下包含若干子目,“宣扬民生主义和实业救国”子目应属于(   )

A . 第二章 B . 第三章 C . 第四章 D . 第五章
如图为《时报画报》1912 年 9 月 7 日发表的漫画《力主迁都》,该漫画反映了孙中山(   )

A . 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决心 B . 为捍卫共和而不懈努力 C . 严重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D . 与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
近代中国由于国家贫弱,染病的“身体”成为“国家”的文化隐喻。

病历表

姓名:叶海棠            别名:海棠叶

血统:中华民族

发病年份:1911年,及后延续十多年

发病背景

•心脏老化,身体机能运作失常

•肢体长期受多种强悍病毒入侵,肌肉严重萎缩

处置方式

•换心

术后反应

•新心脏植入后多次产生排斥,跳动状态仍似旧心脏,身体机能仍处于衰弱状态

•强悍病毒不仅不能消灭,反而在新心脏出现排斥时乘机肆虐,导致头部、右腹有筋肉松脱现象,左肩膊萎缩症继续恶化

•病毒肆虐期间,先天免疫力曾一度发挥作用

病情总结

危殆

以上是一张虚拟的病历表,实为制作者对历史的一种解读(或阐释)。请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张病历表的简要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全面至少4项,运用知识准确,表述逻辑清晰)

1912年8月,孙中山认为,“今专制业已推翻,破坏之局己终,建设之局伊始”,因此“挟党见,闹意气”是不合时宜的,各党派应当筹谋共同建国。次月,孙中山担任全国铁路督办一职,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全权筹办全国铁路。这反映出当时(  )
A . 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工作 B . 党见纷争导致政治局势动荡 C . 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D . 孙中山对时局缺乏正确认识
1913年10月的《大总统选举法》尽管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由国会制定的,但国会制定时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而“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这一规定目的在于(    )
A . 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B . 保障宪法的权威与威严 C . 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 D . 增强总统选举的合法性
袁世凯当选总统后,既不到国会就职,又不出席国会发表政见。在保和殿就任时,把议员们排在朝房内,让议员们看不到他,也听不到他的誓词。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 . 袁世凯专制的条件已成熟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法律效力有限 C . 民主与专制对抗任重道远 D . 辛亥革命的成果消失殆尽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材料一:袁世凯手握北洋军重兵,背靠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支持,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皆势雄力厚,武昌失守不久,便派兵南下攻占汉阳,在英国领事策划下,与独立各省代表谈判,以“拥袁当政”为条件达成停战协议,然后通电南京,以派兵镇压要挟临时政府;而当时武昌起义的成功,虽为黄兴等革命党人组织策划,却只是对武汉守军的一次策反,南方各省的独立之举更是一时的革命影响所致,并无明确的革命目标,即便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也因缺少统一指挥的军事力量,加之财政窘迫和革命阵营混杂的立宪派、旧官僚的内讧捣乱,其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势单力薄,无法与袁世凯相抗衡。

——摘编自《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

材料二:八七会议开完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准备让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随即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于1927年9月9日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对策,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分析指出材料一、二所示时代孙中山和毛.泽东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相似之处。
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他不承认共和则已,既已承认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能答应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是(   )
A . 革命派政治上不成熟 B .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 . 幻想帝国主义来制衡袁世凯 D . 革命派缺乏足够的实力
1915年3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说:“袁世凯的情形变得不容乐观。广东爆发反叛,都督对中央政府的效忠正开始变得愈来愈有中立的色彩。至于其他省份表面上虽仍表示效忠政府,实际上,就算没有秘密地表现出敌意,也至少维持中立的立场,以图斡旋于各方之间。”这一分析(   )
A . 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有关 B . 反映了国内政治力量的重组 C . 为北洋政府的国政治理进行辩护 D . 反映出当时中国内部存在隐患
1914年9月袁世凯举行盛大祭孔典礼。康有为同时也宣称:“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袁世凯企图通过尊孔达到顺利复辟帝制的目的 B .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完全一致 C . 康有为意图借助袁世凯来宣传他的维新变法思想 D . 袁世凯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坚决捍卫者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末,中国封建主义盐务管理制度已“弊窦百出”,加上清王朝垮台,政局混乱,省自为制,“盐枭活跃,倍徙平时”,至1913年时,“盐务腐败,已达极点”。

为此,北洋政府开展了广泛的盐务改革。1913年12月,公布《盐税条例》,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统一税率每担2.5元。同时,又对盐场进行进行整顿,裁撤产量少,质量差的不合格盐场。1914年2月,又公布了《盐务稽核总、分说章程》。章程规定,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地方设立稽核分所。“征收一切盐税盐课”。1914年,北洋政府开始在直隶、河南两地74县废除封建专商垄断的运销体制,实行自由贸易。此后,全国各地又有一些县陆续开放了食盐贸易。到1931年,全国已有近半数的县实行了自由贸易,同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

——摘编自丁长青《民国盐务史稿》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作用。
梁启超曾说:“吾二十年来之生涯,皆政治生涯也。”戊戌变法期间,他积极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他希望袁世凯建立政党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联合蔡锷等将袁世凯推翻,又梦想段祺瑞再造共和,并出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这反映了梁启超(    )
A . 立宪派放弃建立君主立宪制初衷 B . 梁启超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事业 C . 北洋军阀内有维护民主共和势力 D . 知识分子紧跟时代步伐思想嬗变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根本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的支持 B . 资产阶级共和国不适合中国国情 C . 中国有专制主义传统 D . 辛亥革命不彻底,社会上存在着复辟势力
1915年日本借西方列强无暇东顾、袁世凯急于称帝的时机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采取故意泄密、拖延时间和利用列强向日本施压等方式,最后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文本实际上只有"十二条,他还把接受日本要求作为奇耻大辱,决定将五月九日定为"国耻纪念日,并写人教科书,以待后来者奋发图强。对此最合理的评价是( )
A . 国耻日的设立说明他在根本上是民族主义者 B . 前后各种举动都不能掩盖他因私卖国的本质 C . 应该积极评价袁世凯维护民族利益的努力 D . 袁世凯比较擅长利用近代外交的各种斗争手段
考试选官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法案规定,凡是年满21岁的中国男子,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行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等考试等也举行过数届。北洋政府时期,除了考试外,甄别也是选拔官员的方式之一。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教材P40》

材料二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截至目前,通过考试进入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类工作人员已经超过百万人,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甄别选官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用一句话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发展的趋势。
国歌的变迁

材料:

国歌是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中国古代是没有国歌的,自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留学生和驻外公使的派遣,身处异域的中国人越来越意识到国歌的重要性。下面表格展示的是从清政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歌。

时段

国歌名

词曲作者

内容

1911.10.4

巩金瓯

溥侗词

严复曲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袅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2.25

中华民国国歌

沈恩孚词

沈彭年曲

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5.5.26袁世凯批准

中华雄立宇宙间

荫昌词

王心葵曲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shan),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河浩荡山锦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取消)

1949.10.1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

聂耳曲

1935年创作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围绕材料选取两首及其以上国歌,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袁世凯统治期间仅1912年至1914年就有唐绍仪、陆征祥、赵秉均、熊希龄四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史上一道奇观。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 . 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B . 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 . 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D . 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