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知识点题库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
A . 1943年开罗会议 B . 1945年旧金山会议 C .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 1955年万隆会议
如图漫画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政府在联合国会议上第一次展开论战的情景。该漫画反映出(   )

A . 东亚局势呈现紧张态势 B .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D .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2017年9月,中国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完成注册。截至2018年8月,中国共有2507名官兵在联合国8个任务区及维和部执行任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数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摊款第二大出资国。这体现了中国(    )
A . 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B . 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 .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D .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 . 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 . 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 .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 .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
A . 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 B . 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C . 标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D . 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1949年6月,美国认为,中共已拥有摧毁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并将于年底以前组建中央政府,而美国“不可能颠覆或有力阻止这一进程,中国共.产.党倒向苏联的状况在近期内也不会有任何变化”。这一判断(   )
A . 影响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立场 B . 标志着冷战的重心已转移到亚洲 C . 导致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D . 促使美国放弃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   )
A . 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 B . 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 . 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 D . 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
20世纪50年代,美国驻香港总领事下属新闻动员和策划内地赴港流亡知识分子创作大量文学作品,主题主要是华人青年丧失革命信仰、“流亡者”逃离内地投奔“自由世界”这两类,如张爱玲的《秧歌》《赤地之恋》。这种现象说明(    )
A . 中美意识形态对立扩展至文化领域 B . 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C . “一边倒”政策加剧美国对华敌视 D . 思想文化宣传成为冷战的主要手段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
A .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 .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 .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D .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且日益融入世界潮流之中。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表述,准确的是(   )

①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中国的“乒乓外交”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

④新时期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    )
A .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 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比较图1、图2,可知 (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杜勒斯更加注重国家利益 B . 基辛格更加注重意识形态 C . 两人都关注苏联国力变化 D . 两人都肯定苏联整体发展
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的态度。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 . 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B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活动 C .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D . 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下面为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问题的议案表决一览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会议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第15届(1960年) 34 41 22
第16届(1961年) 37 48 19
第20届(1965年) 47 46 20
第25届(1970年) 51 48 25
第26届(1971年) 76 35 17
A .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大势所趋 B . 中美关系正常化直接影响投票情况 C . 西方国家消除了对华的敌视政策 D . 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逐渐占据上风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与法国不满美苏对东西方阵营的操纵与控制,在各自所属的阵营内"大闹天宫",成了两个"孙行者"。在此基础上,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这说明中法建交的政治基础是(   )
A . 不结盟 B . 独立自主 C . 求同存异 D . 和平共处
新中国的外交在处理两场局部战争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援越抗法斗争的进行,与抗美援朝战争几乎同步。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新中国政府尽管面临着恢复经济、朝鲜战争和政权巩固等一系列事关整个国家利益的复杂问题,理应缩减战线,减少外援,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中国革命胜利的惯性推动下,更多考虑的显然是自身的国际主义义务,而非单纯的国家利益。

材料二  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苏联领导层对朝鲜战争的态度急剧转变,再加上北朝鲜也迫切希望实现和平,中国政府虽然在战俘等问题上对美国的态度强烈不满,考虑到这种情况也采取了妥协的方针。7月,朝鲜战争终于实现了停战。经历了持续近三年的战争和紧张之后,受到苏共中央支持和主导的和平共处政策也逐渐得到中共中央众多领导人的赞同。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这时已强调指出:我们应该通过和平协商来解决一切国际纠纷。因此,“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卷入两场局部战争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为结束两场局部战争作出让步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和解决国际纠纷的方式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三类国家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如下表

1957年

1965年

苏联、东欧国家

61.3%

14.3%

亚、非、拉国家

14.7%

33.4%

日本、西欧等西方国家

17.5%

41.0%

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我国(   )

A . 推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B . 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C . 开始探索发展外向型经济 D . 结合形势变化调整了对外政策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一次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其中一个国际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这个的国际问题是(   )
A . 朝鲜问题 B . 印度支那问题 C . 伊朗核问题 D . 叙利亚问题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是(    )
A . 1953年中印战争 B . 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 D . 1971年第26届联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官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从零起步,阶梯增长”,但在某一特殊时期外交官数量却出现了短暂的停滞。对此,较为贴近的原因解释是(    )
A . 1949—1950年西方国家的孤立 B . 1950—1953年抗美援朝的波及 C . 1953—1957年亚非国家的误解 D . 1969—1972年革命外交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