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点题库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振兴之路。其中1919,1949,1979和2009年的主题先后是(    )
A . 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独立解放——反帝爱国 B . 独立解放——科学发展——反帝爱国——改革开放 C . 反帝爱国——独立解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 D . 改革开放——反帝爱国——科学发展——独立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江Z民

材料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J涛

  1. (1) 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2. (2) 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是怎样完整表述的?
  3. (3) 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

材料一: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的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初建,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谕旨告诫群臣:“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唯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必损国而厚己。有才敏者,或尼于私,善柔者,或昧于欲,此皆不廉政之也,尔等当深戒之”。为了巩固皇权,率先设立锦衣卫以监视官民。朱元璋深谙作为“防民之具,辅治之术”的法律的极端重要性。建国伊始,就在继承前代法律文献的基础上制订颁行《大明律》,紧接着又亲自编定《明大诰》。朱元璋立法一为治民,二为治吏,尤其是《明大诰》则着重于惩治贪官,可以视为反贪刑事特别法。朱元璋惟一的亲侄、开国功臣朱文正,亦因违法乱纪而被罢了官职;朱元璋的女婿、附马都尉欧阳伦,凭着自己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不顾朝廷的禁令,向陕西贩运私茶。后来河桥巡检司的一位小吏向朱元璋告发了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同时发了通敕令,表扬那位小吏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

材料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建国初期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中国共.产.党果断采取措施,在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到1952年1月,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紧接着在1952年4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贪污罪的惩治作出明确规定。……这一阶段的反腐败主要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如先后开展的整风运动、四清运动等。

2009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决定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更名为中央巡视组。2015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工作,包括中央巡视组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2017年9月7日至11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巡视利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分别是《利剑高悬》、《政治巡视》、《震慑常在》、《巡视全覆盖》、《破解“历史周期率”》。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朱元璋反腐防腐的主要举措,简评其反腐成效。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反腐举措的特点,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不断反腐惩贪的认识。
邓.小平家中挂布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
A . 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 解放思想,实事求足 D . 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现过两次思想解放,它们的相同点有(   )
A . 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 B . 针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而提出 C . 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 D . 推动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或发展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Z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 . 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 .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 .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部分关键词:真理标准、小岗村、中美建交、伤痕文学、一国两制、三转一响、喇叭裤、第一生产力、经济特区、计划生育、万元户、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农民工、手机、市场经济、呼啦圈、南方谈话、股市、依法治国、互联网、入世、神舟号、莫言、高铁、中国梦、一带一路、共享经济。

——据长街《从“关键词”看改革开放40年》等整理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确定一个主题,并就该主题展开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关键词和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
A . 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 . 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 .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 .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姓‘资’、姓‘社’的长期争论的问题,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告诉人们要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三大 C . 南方谈话 D . 中共十四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堵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度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福不是罪过。”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方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刘剑华《邓.小平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我们汲取文革的教训,现在就要建立一个机制,要能不断地调整政策,另外要容忍对手,就是保护对方的权利。”这表明我们应当(   )
A .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坚持改革开放和完善民主法治 C . 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D . 坚持文化上实行“双百方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以说石破天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又是一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突破了社会主义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序幕

②20世纪90年代,“南方谈话”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④中共十五大提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积极宣传十月革命。他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掉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阶段

时间

著作

形成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成熟

延安时期

《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

发展

建国前后时期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李大钊所说的“潮流”是指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井冈山时期,针对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什么重要的思想理论?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哪些著作中?
  3. (3) 概括材料三的核心思想主张,并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中共十八大文件:“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材料反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共同点是(  )
A . 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 . 中国向何处发展 C . 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 D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材料一: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

﹣﹣摘自《中学历史》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材料三: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1. (1) 材料一邓.小平“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从“改革”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2. (2) 我们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旧民主秩序”和“新运用”?由此指出新政的实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4. (4) 结合中外经济改革的得与失,你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应遵循什么规律?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据此可知(  )
A . 国家以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 B . 食品生产标准体系确立 C .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 D . 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国家重视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 .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C . 首次确立了新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 D . 为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雷锋的一生不长,但雷锋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习.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

下表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雷锋事迹一览表

版本

篇目

体裁

主题

1963年版

《做革命事业的螺丝钉》

日记

叙述了雷锋甘愿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做一颗螺丝钉,忠诚党的革命事业。

《雷锋在工地上》

记叙文

叙述了雷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事不留名。

1982年版

《过桥》

记叙文

叙述了雷锋小时候上学路上,背小同学过桥的故事

1992年版

《雷锋日记二则》

日记

叙述雷锋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和共产主义的信心,甘愿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甘愿无偿帮助同事和集体,甘愿做无名英雄的心路历程。

2001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诗歌

叙述了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背着年迈的大娘献爱心等事迹。

——摘编自蒋洁蕾的《教科书中雷锋形象嬗变的话语分析》

  1. (1)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原因。
从20世纪90年代吉林省的“海选”到安徽省岳西县腾云村率先把“竞选组阁”引入了村委会的选举。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农村(   )
A . 因地制宜地开展民主选举 B . 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障 C . 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D . 农民实现了享有民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