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知识点题库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   )
A . 和平共处 B . 互不侵犯 C . 平等互利 D . 不结盟
如图灰色区域是某一国际组织的主要成员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组织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特征的是(   )

A . 结伴不结盟 B . 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C . 安全先行 D . 互利协作
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上合组织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伙伴关系。下列有关上合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成员奉行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 B . 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 . 是我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的成果 D . 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发展而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方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

——摘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材料二: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当时任职于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区域问题部门的阿拉马诺夫在上海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在阿拉马诺夫看来,上合组织吸引力与日俱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上合组织提供了一个平台,其框架下不只有多边协作,也包含了双边关系。“现在世界上面临共同的风险和挑战,唯有和平与发展才是出路,唯有对话与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上海精神’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理念高度契合,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据2019.6.14《人民日报・打造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的历史背景,并简述不结盟运动的主要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意义。以一句话概括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方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和为贵,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中华文明的底线。无论强大还是弱小,无论先进还是落后,中华民族从来都致力于提升自己,帮助他人。漫漫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无不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秉承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理念就是新时期以和为贵精神的具体表现。尊重对方,求同存异,不以个人或者个别国家标准为唯一尺度,不搞双重标准,这是60多年来中国外交实践给予世界的重要制度创新。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第920期)

评析材料关于中国古代或现代外交的观点(肯定、否定或辩证地看均可),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如图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相同点在于(   )

A . 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 . 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C . 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D . 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2月4日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坚持通过和平、对话和政治方式解决问题的原则立场,同俄罗斯一道投了否决票。中国表示愿根据有关原则立场,积极、建设性地参与磋商,同各方一道,为推动通过政治对话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而作出努力。中国的这一做法(   )
A . 表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有关活动 B . 表明中俄结盟来共同对抗西方国家 C . 反映了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 表明中国坚定不移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018年11月27日,国家主席习.平抵达马德里,开启对西班牙、阿根廷、巴那马、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的行程,这是2018年中国大国外交的收官之旅。这反映出中国(  )
A .   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 . 广泛结盟以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C .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 重视与欧洲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新中国的外交史可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基本以革命为视角;此后为第二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这表明(  )
A . 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存在根本性区别 C . 新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D . 国际格局演变决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太空筑梦

材料

195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航天事业从此诞生。苏联在1958年提供给中国一枚小型导弹——“P-2”火箭,中国以此为样本开始仿制。1960年,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中断一切资料和器材供应的情况下,中国自行完成了图纸描红、原理研究、改进创新等一系列工作,成功发射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1964年,成功发射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弹道式导弹。1970年,中国“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本国卫星的国家,开始了迈入太空的第一步。80年代后期,卫星研发开始为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航天事业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飞天愿望,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2004年,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正式开展。2020年,“嫦娥五号”计划启程,在月球采样并返回地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信号覆盖全球;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升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随之开启,中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摘编自孙家栋《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与展望》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19世纪中期,资本的全球化就催生了全球治理的早期实践,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诸国以维护和扩大本国资本利益为目标,构建全球性的经济贸易体系,以军事掠夺和殖民地构建为手段实现了对全球的霸权式治理。二战以后,随着欧洲国家的迅速衰落,世界开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时代。美国打着推进世界“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旗号,通过控制世界经济,宣传其政治价值来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谋求和实现自身的霸权红利。

——摘编自黄少安《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回顾和总结》

材料二:表2  新中国成立以来签署加入国际多边条约数量简表

时期

经济贸易

政治军事

环境

科教文卫

交通运输

其他

新中国建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

3

9

0

2

10

9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1世纪初

23

16

15

13

19

33

——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条约数据库》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治理在主导力量、方式和性质方面所呈现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所体现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三线(西南、西北)建设由此开始。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 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 . 完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 B . 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根本提高 C . 改变了西部地区落后面貌 D . 改善了国防实力和经济布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长江水系“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1982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进--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
A . 新型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 B . 顺应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C . 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D . 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改变
习.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下列属于中国“新时代”外交成就有(   )

①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②对周边关系提出“亲、诚、惠、容”的原则

③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④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
A . 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 B . 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 C . 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 D . 开放稳定企业改革
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   )

时间

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

差额(亿美元)

2011年

1 160

600

560

2012年

1 117

772

345

2013年

1 176

902

274

2014年

1 196

1 029

167

2015年

1 263

1 180

83

截至2016年11月

1 138

1617

-479

A . 我国进一步融入了 世界经济 B . 我国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C . 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 D . 我国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方寸之间”的中国

材料: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1949至 2016 年的68年间,新中国共261套样本邮票中中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表  国家形象的变迁

历史年代

1949-1976

1977-1992

1993-2007

2008-2016

国家形象

革命的中国

探索的中国

现代化的中国

负责任的大国

下图  中层枢架与年代的交叉表格分析

——摘编自杨柳等《“方寸之间”的中国:1949-2016年邮票上的国家形象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围绕新中国的国家形象,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如图是2000~2018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中国货物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图中信息反映了(   )

A . 中国对世界的依赖程度加深 B . 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C .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D . 中国外贸结构发生变化
2013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中国外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例如构建“中国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这些倡议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区域合作方向,有利于共同发展。这主要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时代特征是(   )
A . 积极进取、互联互通 B . 坚持和平、反对战争 C .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D . 注重发展、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