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畜牧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题库

原始社会的一个小孩,有时跟着妈妈去采野果子,有时在父亲面前撒娇。这种情形最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个时期?(   )
A . “正在形成中的人”时期 B . 原始人群居时期 C . 母系氏族时期 D . 父系氏族时期
原始时代人们的社会组织中,从低级向高级过渡的顺序是(   )
A . 部落 →不稳定的群体→氏族→部落联盟 B . 不稳定的群体→部落→氏族→部落联盟 C . 部落 →不稳定的群体→部落联盟→氏族 D . 不稳定的群体→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 韶关的马坝人住在狮子岩的山洞里 B . 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石块 C . 母系氏族妇女从事采集和家务劳动 D .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人类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锄耕、犁耕三个不同的阶段,下列工具属于锄耕阶段的是(   )

①石刀            ②石耜             ③石锄            ④耧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在农业文明时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而埃及人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 自然地理环境 B . 经济发展模式 C . 社会发展程度 D . 民族文化传统
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配置图、外观图、俯瞰图。对该复原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B . 码头的存在说明商品经济发达 C . 房屋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D . 悬山式屋顶适应热带多雨的环境
《赫梯法典》有关于马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最能说明(  )
A . 赫梯人喜欢马 B . 赫梯人保护马匹的方法特殊 C . 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 D . 马的主人对马的管理方法失当
恰塔尔·休于遗址位于今天土耳其科尼亚城东南约52公里处。遗址长约600米,宽约350米,高17.5米,距今约6000年。据估计,其居民有5000~10000人。据此可知,当时该地的人们(    )
A . 已经建立君主制国家 B . 普遍使用铁制工具 C . 处于奴隶制鼎盛阶段 D . 从事农业种植活动
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发明了灌溉工具,修建、疏浚、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
A . 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 B .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C . 水利灌溉的不可或缺 D . 农耕文明的必然要求
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作比较,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形成风貌迥异的古代文明时,一开始直接起制约作用的是(   )
A . 宗教信仰 B . 地理环境 C . 民族心理 D . 文化素养
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产生过程中,出现过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第三次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第二次分工指的是(   )
A . 商业与种植业的分工 B . 个体农耕与渔猎采集的分离 C . 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D .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
人类最初的文明基本是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联系甚少,但进入农耕文明后,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哪些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    )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比较稳定的农业产量                  ④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据《商君书》所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依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 . 上古时期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 . 神农氏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C . 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D . 此史料可以作为神农氏真实存在的史证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
A . 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 . 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 C . 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 D . 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耶莫遗址位于伊拉克北部摩苏尔以东,遗址有21座房屋,每座房子有好几个房间,房间里有炉灶、地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骨制工具,还有装饰品及女神的塑像。遗址人口为500人左右,是西亚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代表。耶莫原始聚落产生的原因是( )
A . 西亚最早培植大麦、小麦 B . 原始农耕的产生,开始定居生活 C . 赫梯人最早学会冶铁技术 D . 西亚地区最早产生了阶级与国家
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认为:植物的驯化意味着人类的粮食越来越多,因而也就意味着人口越来越稠密。因此而带来的粮食剩余和(在某些地区)利用畜力运输剩余粮食,成了定居的、行政上集中统一的、社会等级分明的、经济上复杂的、技术上富有革新精神社会的发展的先决条件。这说明(  )

①农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②农业革命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

③农业革命促成了人类文明的出现      

④农业革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人类经历过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不断迁徙到定居。这主要是由于(   )
A . 农耕和畜牧业的产生 B . 早期城市的出现 C . 私有制的逐渐产生 D . 国家的开始形成
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 .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 . 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C . 国家和文字的出现 D .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如图为《上古农业文明区域示意图》。由此可知,上古时期的农业文明(    )

A . 广泛修建水利工程 B . 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C . 地域不平衡性显著 D . 深受自然条件影响
考古发现,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的说法才逐渐齐备。这表明夏商周时期(   )
A . 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 B . 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 C . 农业养殖起源并得到了发展 D . 农业文明引领游牧文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