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知识点题库

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经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 《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1. (1) 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这一历史现象对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3. (3) 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4. (4) 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5世纪末到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分别组织了东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开辟了由欧洲前往亚洲、美洲等地的航路。除了必备的客观条件外,两国成为远航先锋的重要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 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的贸易 C . 两国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 . 两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最先进
“哥伦布在与意大利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的通信中得到一张地图,图上标明: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直达东方的印度、中国和日本等盛产香料和宝石的国家,而不是向南航行绕过非洲才能到达……十五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的造船、航海和绘图技术等都有了迅速的提高,从中国传来的指南针为远洋航行提供了一个最切实的安全保障。”作者意在说明(    )
A . 地理学家向西航行能到东方的理念影响到哥伦布 B . 地理学家绘制的地图是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条件 C .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条件比较充分 D . 船只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实生活中,偏见无处不在。保加利亚摄影师杨科。萨佛诺夫尝试从所有角度观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从2009年开始绘制,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偏见地图》的图册,将诸多国际观点收 录其中,他的这些讽刺意味十足的刻板印象描绘,真切的加深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这里节选了 三张图片。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 .   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 .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 .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 .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块臣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个比方直接说明了(  )
A . 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优于西欧 B .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C . 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 .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欧洲货币短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由于《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基督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
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在威尼斯、热亚那、比萨、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不仅取得了自主,而且还控制了周边农村,发展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这些城市共和国的出现(   )
A . 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 B . 为欧洲社会发展贡献了崭新因素 C . 反映了欧洲统一趋势的出现 D . 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政治前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据陈伟光、曾楚宏《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结构》整理

材料二   由于19世纪末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居于优势地位,欧洲人自然会这样认为:他们的卓越地位来源于其文明的优越性,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他们深信上帝创造的人是不同的,它将白人造得更聪明,所以白人能指导劳动,能指引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劣等种族。这样就有了“白人的责任”这一概念——用理想主义的责任来掩盖当时的帝国主义的一种说教。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来自120多个国家,20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商大计。这次大会名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媒体报导:这样的大场面,在世界政党史上可谓罕见。在中共十九大后开这样的会是非同寻常的,也是内涵深刻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推行全球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全球治理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念。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与当今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著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中提到: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依上所述,对“新航路开辟”理解正确的是(    )

①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商路的阻遏  ②葡萄牙和西班牙充当了急先锋

③“传播上帝福音”是精神动力 ④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502—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与后来的英国不同,西班牙的暴富只是昙花一现,之后便持续衰落下去。这一状况(   )
A . 印证了技术革新关系国家兴衰 B . 体现了近代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 . 表明殖民国家间竞争日趋激烈 D . 说明专制式民族国家活力有限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随着两级格局的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在1864年到1876年间,还间或有过出超,自1876年以后历年都是入超。1885年以后,进口棉纺织品的比重超过鸦片,占据中国进口首位。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6月2日发布的《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为疫情打上鲜明的全球化烙印。

——摘自新华社北京2020年6月2日电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图   图二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图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与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变化的原因,并指出白银的主要流向及带来的影响。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试以“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为主题,叙述这一演变的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1800 年,海洋的开通和欧亚大陆频繁的陆路交通,将中国纳入世界经济秩序之内。贸易上的顺差,使中国经济持续成长三百年之久,并使中国在近代以前跃升为世界最繁荣的地区。外来的刺激,也促使中国的知识界尝试重新思考中国文化的本质——这是历史上相当于欧洲启蒙时代的努力。可惜,这一努力竟中途夭折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西方,进入世界体系后的中国,发展过于缓慢。曾经出现知识界对中国文明的重新思考,竟也不能在此时延续下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制度,还能运作的最后一段岁月。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1500—1800 年的中国与西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中西对比,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和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其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用了大量笔墨讨论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为什么是欧洲人完成了现代化的扩张,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在这个问题上,戴蒙德提出了“最优分裂原则”。他认为,欧洲在近现代的崛起,正是得益于它的长期分裂。这种分裂促成了思想的多元化、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各国竞争。正是这种“分裂”孕育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文明。而中国,由于文化和地理的双重原因,它在很长时间里维持了超稳定结构,并在明清时代,形成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成熟的高度专制政体,“由此带来的国家体制压制了现代科学出现所必需的多数条件”。与欧洲和中国相比,印度是另外一个极端,它在地理和语言上,比欧洲更为分裂。戴蒙德的“最优分裂原则”便是——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处于劣势,太过分裂的社会也不占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作者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 . 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 . 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C . 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有位西方航海家曾赤裸裸地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灵魂就能到达天堂。”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黄金是白人踏上新海岸首先需要的东西 B .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C .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 . 这位航海家是个本性贪婪、不择手段的坏蛋
有史学家认为,“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其观点是(   )
A . 直接否认航海家们的贡献 B . 企业家直接参与航海活动 C . 资本扩张和需求是源动力 D . 凸显企业家们的历史作用
15世纪,西欧人马丁·贝格依姆发现:印度香料在落到消费者最后这双手之前,至少得经过十二双“野兽”的手;还应当知道,印度群岛上生长的香料,在东方也要经过许多道手,才能来到我们这里。尽管有十二双手瓜分暴利,每双手仍然可以从印度香料里挤到了相当可观的金汁。这一现象(   )
A . 推动了当地社会的转型 B . 促进了贵金属金银的开采 C . 加快了对新航路的探索 D . 增进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
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

——《明会典》

材料二:

迪奥戈·里贝罗世界地图(局部),绘制于1529年,现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注:迪奥戈·里贝罗1529年完成的大幅世界地图,属于西班牙官方世界地图,是当时对已知世界的地理描述最为精确的地图。地图在两个位置上画上了具有争议的香料群岛,也被称摩鹿加群岛一一位于右侧(东方)和左侧(西方)边缘,但我们只能在西边的那个岛上看到西班牙国王的旗帜。这幅地图原本是要强调科学的精准,但也要包含政治信息:根据地图的描绘,摩鹿加群岛属于世界的西半部分,也就是西班牙所统治的那一边。

材料三: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塑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一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 (1) 分别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对研究“胡椒贸易发展史”有何史料价值?并指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搜集和运用史料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