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主义的形成 知识点

“列宁主义”一词始见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
1924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并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是很丰富的。构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①帝国主义理论。
②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③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
④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⑤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⑥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列宁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指引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它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它至今仍然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列宁主义的形成 知识点题库

列宁在1912年指出:“是否会有一场革命并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自己,但我们要做该做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不会白做”。列宁该做的工作可能是(    )
A . 创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B . 指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C . 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 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列宁得出以上结论的基本依据是(  )
A .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论述 B .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 D . 社会主义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
贫困治理是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反贫困领域,马克思主义从制度层面找寻致贫原因,主张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来完全消灭贫困。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思想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贫困的制度原因,要解决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产生的制度根源。列宁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唯有改变生产关系方能根除贫困的思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所以,“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生产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列宁还提出通过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贫困问题。

——摘编自白维军《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与创新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代领导人都以清晰的理念和务实的做法治理中国的贫困问题。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的贫困问题是发展问题,是在一定历史时代背景下延续而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面对的是旧中国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论证了我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旧社会存在落后的国家制度,这种落后的社会制度导致国家治理混乱、社会分裂、外敌入侵、使得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中国要坚持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摆脱贫困,通过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中国消除贫困的设想:第一,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走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覃敏良《毛.泽东反贫困思想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思想的继承发展,并简述列宁为治理贫困而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新中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局面的历史原因;比较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俄时期治理贫困举措的异同。
“以前优先给予黑帮分子的官吏位置,现已成为立宪民主党人、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猎取的对象。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想进行任何认真的改革,力图把这些改革推迟到立宪会议召集的时候,而且又把立宪会议慢吞吞地推迟到战争结束再举行!”列宁的这一言论(    )
A . 揭露封建王朝统治的腐败 B . 指出继续革命的必要 C . 呼吁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D . 捍卫已有的革命成果
罗宾·W·温克在《牛津欧洲史Ⅲ》中记载了1917年4月列宁在彼得格勒火车站的演讲,“亲爱的同志们、战士们、海员们、工人们!我很高兴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向你们致意……由你们完成的俄国革命已为此铺平了道路,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万岁!”该演讲认为俄国(   )
A .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成功 B . 革命任务需要发生重要转变 C . 革命胜利主要归功于农民斗争 D . 革命胜利开创俄国历史新局面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革命要同时在几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1915年,列宁却认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由此可知(   )
A . 马克思主义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B . 理论认识需要适时革新 C . 列宁主义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 D . 理论认识受到立场限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较慢,要看这个国家里工业是否发达,财富积累较多,以及生产力较高而定。”。“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法德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形成了统一市场,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着另一国家事变的影响。同时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尚未剧烈化,它们会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

材料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年)

“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论策略书》(1917年)

材料三: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

  1. (1) 据材料一、二比较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在俄国革命和建设中是如何“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的?”
  2. (2) 材料三中,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什么策略?其依据是什么?
  3. (3)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 (1) 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 (3) 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20世纪20年代,面对党内对经济政策的质疑,列宁解释道:“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的“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
A . 允许中小企业私人经营,引进外资 B .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C .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 D . 实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基础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    )

①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④实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921年底,列宁指出“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还退的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这种“后退”(   )
A . 适应了国内战争的战时需要 B . 勾画出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 C . 恢复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D . 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下表是列宁在不同时期的重要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使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④③②① D . ③④②①
列宁认为,德国战时计划经济中蕴含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成熟性和合理性,因为在战争期间,为了集中人民的力量,德国由一个中央机关调节了5000多万人的全部经济生活。既然这一点容克贵族能做到,那有觉悟的工人阶级也能做到。这表明列宁意在(    )
A . 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B . 谋划“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 思考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设计 D . 警惕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
1922年,列宁曾言:“做生意吧,发财吧!我们允许你这样做,但是我们将加倍严格地要求你做老实人,呈送真实准确的报表,要认真对待我们共产主义法律的条文,不得有一丝一毫违背我们的法律。”这表明当时苏俄(    )
A .   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经济体制日趋僵化 C .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监管 D . 统治危机不断加剧
1918年,列宁指出:“这场伟大的革命是由我们这些落后的‘古怪’的俄国人开始的……应当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这说明,俄国革命(    )
A .   是无产阶级夺权的首次尝试 B .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 .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D . 鼓舞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斗争
残酷的战争以及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使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这表明列宁(    )
A . 凝聚了全党的政治智慧 B . 认为武装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 C . 明确了革命的奋斗目标 D . 发展创新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它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它是(    )
A . 空想社会主义 B . 启蒙思想 C . 毛.泽东思想 D . 列宁主义
下列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文献摘录或观点,按出现的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②“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一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

③“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④“要求立刻把各个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鉴于上述理由,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③①④ D . ④①②③
1917年3月4日,列宁撰文指出;临时政府主要是由自由派资产者和地主构成的。他们的施政纲领中“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八小时工作制和其他改善个人生活状况的紧急措施,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农民的土地问题”。唯有工人政府才能确保各族人民拥有和平与面包。这说明列宁(    )
A .   主张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 . 肯定二月革命对俄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C . 认为推翻沙皇统治迫在眉睫 D . 强调世界大战对俄国革命的推动作用
  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这表明(    )
A . 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B . 俄国社会生产力低下导致农业落后 C . 战时共产主义存在一定的弊端 D . 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