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知识点题库

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准则,这共同利益就是避免美苏战争,而共同准则是在冷战对抗,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它们先是作为心照不宣的默契,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这表明冷战(    )
A . 引起国际关系领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B .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发生 C . 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D . 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印度是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而事实上,印度有过“结盟”经历,即1971年8月与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条约》。印度选择这时与苏联“结盟”。明显与其准备军事介入东巴危机动机有关。故此,印度国防部长贾格古凡·拉姆直言不讳地说:“印度能够解放孟加拉国及其人民,部分是由于签订印苏条约后产生的信心。”

通过一系列外交工作和军事干涉,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东巴独立成立孟加拉国,由此奠定现在南亚政治格局。东巴独立,巴基斯坦失去近55%人口和约16%的国土,国家被印度肢解的仇恨,深深记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脑海中。从此以后,巴政府集中精力管理西巴,并不惜一切努力发展核武器,以更好平衡来自印度的威胁。因为这次战争让巴基斯坦清楚认识到:关键时剂,只有巴基斯坦才能救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必须掌握致命式器才能避免被印度“吃掉”的风险。再者,失去东巴的巴基斯坦,有更多精力关注克什米尔问题,故持更加强硬的立场,从此,印巴克什来尔争端再无和平解决的希望,直至今天。

——据姚远梅《印巴矛盾及印度如何肢解巴基斯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苏和平友好条约》签订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巴独立给南亚政治格局所带来的影响。
二战后,局部战争一直未曾停息。下列有关战争分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历史原因与边境纠纷引发的战争——两伊战争 B . 宗教与领土问题交织的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 C . 发展中国家的战争——印巴战争 D .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海湾战争
196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1970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这些宣言通过的历史背景是(   )
A . 冷战期间国际力量逐步失衡 B . 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分化 C . 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缓和 D .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壮大
图3是1954年的一幅漫画《美国队长重击共产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图3

A . 美国社会对苏联的不安心态 B . 美苏争霸中苏联的战略收缩 C . 美国开始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D .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进
针对美国提出的杜鲁门主义,苏联的应对措施是(    )

A . 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B . 建立经互会 C . 分裂德国 D . 建立华约
下表是二战后三次柏林危机的基本概况,从中可以折射出(     )

第一次

1948 年,苏联全面切断西方占领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只保留三条空中走廊。美国组织空运,同时实行反封锁。危机延续近一年,苏联才撤销封锁。

第二次

1958 年,苏联发出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的最后通牒,英美法拒绝,并宣称将诉诸武力。在美国同意召开新一轮首脑会议协商后,苏联撤销通牒。

第三次

1961 年,苏联再次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遭到肯尼迪拒绝后,苏联和东德筑起柏林墙,封锁东西柏林间的边境。西方国家不得不在事实上接受柏林墙。

①美苏在争夺中始终保持克制  ②德国分裂主要源于其内部意识形态分歧
③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阻碍    ④英法两国的利益与美国始终保持一致

A .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下面漫画描绘的是美苏冷战中某一次冲突,画中左边站立的肯尼迪正在阅读赫鲁晓夫给他的文件。该漫画反映的事件(   )

A . 引发了局部的“热战” B . 以苏联撤走导弹告终 C . 导致德国朝鲜的分裂 D . 结束两极对峙的局面
美国的外交倾向往往不受总统更换的影响。1955年初,美国正式在亚洲地区实施海外教育项目,强调“通过分享知识、技能和技艺,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要“促进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更好的理解;增进美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间的相互了解”。该项目(    )
A . 旨在扩大北约的势力范围 B . 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延续 C . 表明冷战的重心转向亚洲 D . 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崛起
美国特朗普政府首席战略师班农曾到处宣扬,中美竞争是制度之争,关系到西方民主制度的 生死存亡;与此同时,美国一些政客说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价值观的工具。这表明(   )
A . 中美竞争已形成新的冷战局面 B . 制度模式决定国力竞争 C . 意识形态之争是中美竞争的核心  D . 美国仍未抛弃冷战思维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苏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1975年两国最终达成《美苏粮食贸易协议》。协议规定苏联每天向美国出口20万桶石油,同时苏联每年至少进口600万吨美国粮食,否则协议作废。由此可见,当时(   )
A . 苏联在两极对抗中处于劣势 B . 美国对苏联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C . 冷战局势的缓和存在可能性 D . 苏联被卷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950年美国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二战后生活。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影片意在(   )
A . 赞扬民众建设家园的热情 B . 反映美苏两极格局对峙 C . 唤起民众对战争的反思 D . 宣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认为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瓦解,出现两个平行对立,彼此隔绝的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相互合作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市场。这反映了(   )
A . 美苏竞争的重点在经济领域 B . 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C . 冷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D . 苏联战后经济迅速恢复
美苏双方两周的军事较量使得核大战一触即发。但非常富有戏剧性的是,两周之后,莫斯科电台报道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同意撤走导弹。这说明(   ) 
A . 美苏力量势均力敌 B . 两极格局趋向瓦解 C . 美苏在对抗中伴随着妥协 D .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维护
美国对华正式宣传计划于1950年8月出台,该计划指出要集中“展示美国援助中国的事实”,美国“没有特殊权利和特许权”,要“向中国人民解释我们在亚洲的政策是真正地支持民族革命”,“可以依靠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支持”。由此可知,该计划(    )
A . 推动了中苏缔结同盟关系 B . 强化了美国对中国的援助 C . 促进了亚洲民族革命运动 D . 服务了朝鲜半岛作战需要
 1948年,美国以立法形式详细规定了要通过与各国的信息与教育交流,促进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更好地理解美国,如美国政府实施的海外图书项目,大力资助西方作者撰写的文学作品《动物庄园》、《大恐怖》等在海外发行和传播。这表明(   )
A . 美国政府借助文学作品渗透冷战思维 B . 美国政府旨在扩大西方文化的影响力 C . 西方文学作品是理解美国的主要途径 D . 西方文学作品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1947年的美国总统在一次演说中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一演说(   )
A . 意味着美国要援助欧洲 B . 标志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 C . 直接造成德国的分裂 D . 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78年4月,阿富汗爆发政变,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79年2月后,美国政府停止了对阿富汗政府的援助,转而支持不断引发叛乱活动的抵抗组织。1979年12月 12日,苏联正式作出决定立即派兵进入阿富汗。阿富汗战争(    )
A .   是在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时期发动 B . 直接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 . 导致美苏间由缓和转入再次对抗 D . 严重破坏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
1980年,西方60多个国家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苏联认为美国社会有人煽动反苏运动,亦号召19个国家和地区抵制洛杉矶奥运会。这体现出该时期(    )
A .   冷战发展到全方位对抗 B . 美苏反思战争教训 C . 和平演变成为主要战略 D . 两大阵营势均力敌
  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派出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这表明(    )
A .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 . 苏美两国实力均有下降 C . 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D . 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