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知识点题库

有学者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下面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    )
A . “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 .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 .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 . 三次科技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的理由。
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一首短诗——《人生》,通篇只有一个字:“网”。而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这表明(    )
A . 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B . 诗人的预测变为现实 C . 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网” D .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下表是美国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所占比重)统计表,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889年

17.9

44.1

38.0

1929年

5.9

48.4

45.7

1953年

5.5

46.3

48.2

1963年

4.3

45.3

50.4

2005年

1.3

29.1

69.6

A . 政府加大宏观调控 B . 妇女运动的推动 C .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D . “福利国家”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西方国家的福利体系:

养老金:65岁以上的公民享受养老金,金额以其一生收入的多少和纳税情况评算。养老金的来源则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一半

父母保险及儿童护理:产妇休产假可领取产假补贴,孩子入托费90%由国家负担,16周岁前可领取儿童补贴

医疗保险: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50%~90%补贴

失业补贴: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额为原工资的75%

材料二   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1. (1)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点。
  2. (2) “福利国家”出现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国家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等“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   )
A .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 . 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D . 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按照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技术优势作为中心国家的核心优势之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其在资本和制度方面的优势保证其技术领域的领先,外围国家只能通过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方式获得相对落后的技术。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科学技术无国界 B . 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 . 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D . 科技发展必须与制度建设相一致
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三大经济支柱”指的是(    )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
A . 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 . 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 . 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 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 . 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 B . 世界各国跨入知识经济时期 C . 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 . 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一项调查显示: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是开始于 哪一时期的现象?(   )
A . 18世纪60年代 B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C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 . 1500年前后
在人们出现社交意识之初,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媒体。今天,自媒体平台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从而带领大家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地位的变迁反映了(    )
A .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B . 社会阶层结构的大调整 C . 人类生活世俗化的趋势 D . 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理论

人物

兴起

主要内容

泰罗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规定每天的工作量,这种工作量是以第一流的工人的高工作效率作为基准的;为了使工人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将工具、机械、材料以及工作环境加以标准化;工作任务完成,给予较高的报酬,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作任务完不成,则给予较低的报酬或课以罚款。

梅约

20世纪40—60年代

强调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管理。重视社会环境,人的相互关系对提高工作效率的影响;要从人的行为本性中激发出动力;主张对职工采用一套笼络感情的管理办法,进行精神和物质收买。

卡斯特

20世纪70年代

从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去研究事物。把一个企业看成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即系统。在权衡比较时,要注意从系统的全局和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同时注意情况的发展变化对各种方案的影响。

——摘编自洪君彦《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理论的由来与发展及其代表性著作》

根据材料,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

二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 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B . 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C . 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 D . 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
20世纪90年代,科技革命在美国蓬勃开展,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光荣和动力。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的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由此可知,科技革命(    )
A . 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 B . 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C . 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更新 D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953年,美国科学家构建了DNA双螺旋分子模型,分子生物学随后迅速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基因工程工业化的热潮;到1981年,美国已成立了200多家生物工程公司,现代生物工程开始崛起。由此可知,现代科技的进步(    )
A .   促进了电子商务兴起 B . 引发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 C . 推动了新兴产业发展 D . 使得美国独霸了尖端科技
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1864年

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败由微生物引起,发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了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

1913年

美国发明了第一台压式电冰箱,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越来越多食用,

1958年

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并于1971年发明杯装方便面

A . 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 B . 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C . 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 D . 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
进入新世纪,印度新知识产业领域快速增长,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印度的龙头产业,印度的软件及其服务业出口连续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维普罗尔技术公司董事长普雷姆被称为印度的比尔·盖茨。这说明( )
A . 印度信息产业的增长领先世界   B . 信息化时代同样存在国际分工 C . 信息技术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   D . 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首次超过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达到总工人数的50.1%;到1990年代中期,白领工人比重已上升到83%,而蓝领工人仅占17%。这反映了美国(    )
A . 科技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 B . 新经济出现后发展的步伐加速 C .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 D . 第三产业已是国民经济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