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国家” 知识点

福利国家并非一种国家类型,宏观上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状态,微观上是对政府一系列特定行为的描述,可以说是一种由国家通过立法来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国民基本福利职能的政府行为模式。当然,这种政府行为在历史政治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定的路径依赖,因此具有相对稳定性。

“福利国家” 知识点题库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期间发表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将结束大家都了解的那种福利。我将一劳永逸地抹掉福利的恶劣名声。”克林顿所说的“那种福利”(   )
A . 背离了资本主义制度 B . 是解决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 C . 必然导致高税收和高赤字 D . 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此,下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惠及低收入阶层 B . 消除了社会矛盾 C . 造成了财政赤字 D . 扩大了社会消费
195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将退休工人养老金平均增加了77.5%,1952年又增加12.5%。美国的上述举措意在( )
A . 扩大社会保险以缓解经济危机 B . 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发展 C . 稳定社会秩序以对抗苏联等国 D . 规范保险行业以赢得大众好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助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颁布《经济机会法》,推出了许多提高贫民能力的培训项目,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实施大幅度的减税,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同时,又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克林顿时代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大幅度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社会救济制度按照“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辅之以政府必要的救济”的基本方针。1951年,对于企业职工,财务部颁布《劳保条例》规定,保险经费来源为企业,职工无需缴纳保险金,保险的管理单位为工会。对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国家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由国家定额和统包统配,不实行《劳保条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的特点,并说明中美两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共同的现实意义。
1936年,法国通过关于带薪休假的法案,规定工人或雇员在企业中连续任职一年后每年有权享受15天带薪休假。这表明当时法国 (    )
A .   摆脱了经济发展困境 B . 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 . 提高了工人政治地位 D . 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她说的“安全网”是指(   )
A . 社会保障体系 B . 强化国防保障 C . 发展粮食生产 D . 劳动安全保护法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
A .   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 . 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 . 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建立 D . 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各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态日益膨胀,一度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经济危机的爆发 B .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 . “新经济”的出现 D . “福利国家”的建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 1881 年 11 月发布诏书,要求“最大限度的保障需要帮助的人”,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议会先后通过了《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这既是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为后来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改善,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很多国家所借鉴。

——摘编自李愚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

材料二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脱贫,演绎了充分发挥中央权威理性化优势,带动地方政府与社会协同的治理贫困的模式。中国扶贫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1978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扶贫减贫成效,之后经历了“大水漫灌”的普遍救济式扶贫到区别对待的区域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最终确立了发展式扶贫。中国的扶贫模式是一种基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而不是西方为赢得选举而安抚选民的功利手段;是一种旨在帮助贫因人口形成致富能力的发展意义上的分配制度,而不是西方“托底式”的功利性社会救济。中国的贫困治理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福利分配方面的政治优势,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国家理论,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方案。

——摘编自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及实施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扶贫政策的独特性及意义。
1601年,英国制定《济贫法》;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1949年,英国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13.5%,1997年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其主要目的在于(  )
A . 刺激社会消费 B . 改善劳资关系 C . 缓和社会矛盾 D . 重塑政府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
A . 刺激社会消费 B . 改善劳资关系 C . 重塑政府形象 D . 缓和社会矛盾
某班同学围绕“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展开研究性学习,设计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市场体制 B . 分配机制 C . 产业结构 D . 经济模式
1970~1978年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率变化表(单位:%)。由如表可知,英国(   )

年份

社会服务

教育

保健

住房

1970~1974

5.0

6.3

4.3

7.4

1974~1975

9.0

0.4

1.0

44.2

1975~1976

2.1

1.8

3.2

-11.7

1976~1977

1.0

-0.3

0.8

-1.0

1977~1978

-0.9

-3.6

0.8

-9.4

A . 经济状况制约政策实施 B . 逐步向非福利国家转型 C . 政府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 . 社会保障对象显著缩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代的律令规定:“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日慈幼,二日养老,三日振穷,四日恤贫,五日宽疾,六曰安富。”汉文帝时,下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宋仁宗时,枢密使韩琦奏请把没人的户绝田募人佃种,把田租贮存起来,用于救济州县郭内之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称为广惠仓。范仲淹在杭州任知州时,在苏州吴县和长洲置田十余顷,将所得租米用来赡养宗族,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人主承天命以养民者也,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故重民者,所以重社稷而承天命也”。历代封建王朝对鳏、寡孤独和灾民、贫民的救济,虽然没有形成普遍化和经常化的行政机制,而往往表现为统治者个人恩赐的“仁政”。 

 ——摘编自白云、刘芹《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措施的历史作用与启示》 

 材料二:西欧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地区。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诸国已进行一些社会保障立法。1870-1914年,西欧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制定方法,建立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 

 一一摘编自于建定《英国在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西方传教士和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的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在部分地区组织开展了有限的乡村卫生工作。除此之外,红军也在部分条件具备的根据地对部分民众实行“医费免除,药费自理”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化医疗成为农村医疗体制化的显著特点。截止到1956年,全国农村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从业医务人员约10万人。经过努力,我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初步改观。

——摘编自曹普《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

材料二:“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曾设想提供政府医疗保险,但终因耗资巨大且牵涉太多资本势力而放弃。二战后,杜鲁门提倡的国家强制性医疗保障因有“社会主义公费医疗”之嫌而作罢。继任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则认为国家计划“根本行不通”。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最终确立。但随着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减少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此后的里根、克林顿、奥巴马的医改都是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但始终未能彻底解决问题。

——摘编自高芳英《美国医疗体制改革历程探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医疗体制的变化,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公共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综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完善,法国退休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1953年,法国政府开始通过不断的立法改革退休制度,逐步将退休制度覆盖到大部分人群。1993年,法国政府推出普通退休制度改革措施,2002年开启了资本化运作方式发展,经过与工会拉锯战式的谈判终于就其中部分内容达成协议。此后历届政府与工会谈谈打打,时而出击,时而妥协。

2019年底法国政府出台了新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政府将逐步取消特殊机构的退休福利,削减退休金,议员和部长等“特殊阶层”的特殊福利也要取消。这一改革方案遭遇了空前的社会阻力。法国参议院议长拉尔谢表示,参议员的养老金并不由国家供给,所以不能“取消”他们的养老福利。法国各工会号召展开持续不断的罢工运动,法国陷入严重的社会危机中。最后,总统马克龙被迫在议会上表态:“在目前我们经历的危机下,退休改革方案暂不实施。”

——根据王战《法国退休制度的演变及改革困局》等文章整理改编

  1.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退休制度改革的特点。
  2. (2)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克龙时代“退休改革方案暂不实施”的原因。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中后期,德国经济发展逐步放缓,失业率不断上升,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在当时的环境下,现行养老保险政策具有高福利性和保护性,企业聘用难度增加,加剧 了劳动力流动阻力。政府出台了包括提前退休在内的种种弹性退休政策,拓宽了养老保 险的覆盖范围,加强了企业劳动力流动。 20世纪末期,一系列养老金改革政策应运而生,改革内容包括:细化部分退休和灵活退休政策,以此延迟实际退休年龄;利用杠杆作用扩大私人储蓄金积累,进一步提升养老金费率;从现收现付制逐步引入基金积累制;引入重要参数用于计算公共养老金, 将养老金领取人数和缴费人数纳入制度模型。计算出的养老金将努力确保劳动所得大于 提前退休所获养老金,不断控制锁紧提前退休条件。

——摘编自杨伟国、袁可《二战后德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启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德国两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变化的表 现,并说明影响其改革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西方学者称“二战后的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新工业社会’,把第三次科技革命称为‘第三次浪潮’……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特征包括(    )

①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主导与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

②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和协商

③“福利国家”普遍建立并在效率与公平间寻求平衡

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智能化,社会“中间阶层”趋于稳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代王朝在制定赋税之时都设计为轻徭薄赋,但在赋税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究其原因:一是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总是初期轻徭薄赋,中期诛求无度,结果“民力殚残”。二是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常常会由官吏机构由上向下逐级递增,层层加码。三是中国古代皇权统治下的赋役所支撑的是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皇帝和各级官吏不断生出赋役的名目,苛捐杂税常常会超越国家正税而成为赋税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李郁《中西古代赋税制度的两重天》

材料二: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开支增加速度快,导致出现了财政赤字现象,增加了税收负担,如此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其次,市场机制作用被削弱,严重阻碍了竞争与生产;再者,如今国际领域已经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德国福利制度规定失业者者可在4年内领取相当于原工资63%的救济金,21纪初德国失业人口一度到500万,产生了大量不工作仅靠救济金生话的“懒汉”,这反了福利制度(    )
A . 使低牧入阶层受惠最多 B . 扩大了民众的消费能力 C .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 . 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