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局限性 知识点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出动资本主义私有制,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局限性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代议制民主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集中表现,这种权力分立、相互监督和政治公开的制度设计有其合理性。然而近年来,西方代议制民主片面强调形式民主,只重视选举程序和选举结果,忽视选举之后的民主监督制衡。再加上西方社会民粹主义与极端政党崛起,票选民主和多党制衡游戏化。2010年,美国最高法院取消了对公司和个人政治捐款的额度限制,彻底撕下了金钱政治的遮羞布,之后的政治捐款和选举费用接连攀升。

在传统的西方政治学理论中,西方的自由民主具有“普世价值”。冷战结束后,少数西方国家在东欧中亚频繁制造颜色革命,导致一些国家解体和民族分裂;在西亚北非,强推“大中东民主计划”,结果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由此陷入长期内战。少数西方国家还以民主失范、选举不公为借口,加大对朝鲜、古巴、伊朗等所谓“极权国家”的制裁封锁。

——摘编自柴尚金《当今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困境》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光荣与梦想一一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9)

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等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等六国相继加入欧共体。

1979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盟。

1999年,欧盟发行单一货币欧元,除英国等8国外,其他成员国都采用了欧元。

材料反映了欧洲(  )

A . 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B . 所有国家一致认可欧洲一体化 C . 一体化存在着巨大的危机 D . 战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际战后重建经济计划在战争尚未结束前就已经开始。早在1941年8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戏剧性地会面,并承诺两国将致力恢复世界多边交易体系来取代20世纪30年代的互惠主义。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美国和英国代表团起了主要作用,从而为两大重要国际机构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改编自(美)卡梅伦等《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

材料二: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大机构”的名称,结合所学指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哪两个部分构成?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图3所示是一幅题为"欧洲福利制度光环褪色"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高福利"(   )

图3

A . 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因 B . 易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 C . 仍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 D . 加大了贫富分化的程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倚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及解体的背景。并总结归纳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后发的 、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譬如,在现代化的最初阶段,其特征是在外部现代文明的冲击、诱导下得以启动的;有必要建立一套对经济以致对社会全面控制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因为,此阶段面临的直接问题往往是救亡图存,变革的对象是反现代化的传统体制,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再譬如,当现代化进入了高度现代化发展阶段时,这些国家往往采取和平的、改革的方式,发展动力主要来自民间的企业等等。这新的变革对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不亚于最初,事实上,如果此次变革进行得不顺利,有可能断送之前阶段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后发国家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

请从上述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围绕“后发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联邦制

按照美国政治传统,管理经济活动的权力属于各州内政权,联邦政府无权干涉。19 世纪末,新成立的大型铁路托拉斯集团损害公众利益,然而它的营运范围已经超出州际,各州束手无策。1895年,最高法院否决了国会授予联邦政府管制州际商务的权力,这种情况直到1904年才得以改变。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联邦获得管辖各州贸易的内政权。

1933 年罗斯福实施新政,联邦向各州提供经费,监督和领导各州,与各州合作修建公路、建立学校、发展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新政使联邦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了对州的控制。新政初期,最高法院奉行经济放任主义,先后十多次否决了国会立法。罗斯福总统意图对阻扰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改组,迫使最高法院最终作出让步。

20 世纪70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重重,联邦对州的干预减少,要求各州承担更多社会福利任务。在巩固联邦权力的基础上,向地方适度放权以重新发挥州的作用。

——摘编自唐芳:《内战后美国宪法联邦主义原则的演变与发展》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19世纪末以来,美国联邦政体权力分配的演变。

下列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是(   )
A . 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B .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C . 纷纷提高关税壁垒 D . 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1年,皮尔任首相不久,宪章派和反谷物法同盟的斗争双双进入高潮,对政府造成强大压力。皮尔明了:谷物法抬高了谷物价格,影响了工商业资本利润,降低了民众生活水准,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而若将之废除,国外廉价谷物就会进入不列颠,降低食品和某些原料的价格,这不仅会使外商购买更多的英国产品,还会激发国内经济繁荣。1830年以来,保守党始终在野。皮尔政府认为只有实施政敌的自由主义政策,才有长期执政的可能。1845年以来的农业危机致使改革势在必行。倘若政府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从国外大批进口粮食有可能出现饥民暴动和社会动荡。1846年1月下旬,皮尔正式提出了废除《谷物法》的议案。经过4个月激烈辩论,在自由党的支持下在两院通过,由维多利亚女王签署生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1932年初,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与此同时,根据该法英国还成立了一个进口税建议委员会,只要该委员会认为符合国家利益,便可按提出申请的任何工业部门的要求对该工业进口商品征收不超过33.5%的关税。1932至1937年间,来自外国的进口值由4.54亿英镑增加到6.24亿英镑,即增加了27%;来自帝国内的进口值则由2.48亿英镑增加到4.05亿英镑,即增加了64%.

——欧阳萍《从关税改革看英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1. (1) 据材料一概括《谷物法》废除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谷物法》废除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2012 年,法国影星杰拉尔·德帕迪约因不满高税率而宣布放弃法国国籍,在反驳对他的质疑的讲话中,德帕迪约声称自己为法国缴纳了 1.45 亿欧元的税款且从未用过社会保险,有权得到尊重。之前,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董事长也入籍比利时。法国富人税使得越来越多的富豪选择移居他国。这反映了(   )
A . 法国富人缺少社会责任意识 B . 分配领域社会化政策面临挑战 C . 福利国家财政困难日益突出 D . 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自由
一位美国富翁说:“要想称霸世界需要两样东西:美元和银行。”为了达到用美元称霸世界的目的,在20世纪中期,美国(   )
A . 提出马歇尔计划 B .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 .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起初,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抱敌视态度的,还在西欧六国酝酿筹组共同市场时,英国政府就赶忙于1956 年10月抛出了所谓的‘C'计划,企图用一个包罗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国在内的‘工业自由贸易区’,把拟议中的六国共同体‘化'掉。”英国此举(   )
A . 确立了其在欧共体中的核心地位 B . 旨在抗衡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 C . 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 D . 体现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 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破产。经过“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凯恩斯的理论创新,战后欧美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20世纪80年代,面对“滞涨”局面,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大调整,出现了一股强劲的私有化浪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各种救市措施的出台以及国家干预与监管的恢复和加强,国有经济的比重又在明显的恢复当中。

——摘编自刘儒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材料二:西方经济学家侯兰得.汉德认为, 苏联在五、六十年代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体制,到七十年代已黯然失色,八十年代将面临失败。苏联当局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在体制上进行改革。改革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即维持现行政策勉强摆脱困境的方案;回到中央集权的“保守”方案;非中央集权化的“自由主义”方案。

——摘编自 陈陶《西方经济学家论苏联经济改革发展趋势》.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实质。
  2. (2) 材料二中“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体制”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种方案”在战后苏联的具体实践。
  3. (3)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战后欧美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1988年,德国政府颁布了《疾病保险体系结构改革法》,该法案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引入竞争体制和激励体制,强调个人在医保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多种形式的医保,将互助、风险共担与自我管理相结合。这一举措(    )
A .   实质上是削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 B . 主要是要应对经济“滞胀”局面 C . 反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影响深远 D . 体现了国家干预在医保领域加强
据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2008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计达到创纪录的5560项。该现象说明当今世界(    )
A . 经济一体化发展受挫 B . 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主流 C . 区域集团化前景堪忧 D . 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廉政文化建设极端重视,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民为邦本”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思想基础,勤俭朴素是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作风基础。御史纠察官邪,肃正朝纲,谏官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制度相对完善,监督思想独步世界。在有关廉政的法制和道德的共同作用下,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高尚的操守气节的清官廉吏。中国古代廉政思想与文化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摘编自陈传伟《比较视野下中国特色廉政文化构建》

材料二:为避免文官队伍滋生腐败,滥用职权,西方各国制定了文职官员必须遵守的各项严密规定,如官员经商、兼职,接受金钱、礼品馈赠等,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政府官员同经济界是完全脱钩的,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消除了官员以权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普遍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制度。严格考核、督察,也使入门后的文官人员不敢懈怠。行政活动必须公开、透明,以有利于监督机构有效监控,它们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社会公众、利益集团、新闻媒体严格监督政府的权力。还实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此稳定文官队伍,使其工作尽心尽职,无非分之想。

——摘编自时聪《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机制及其借鉴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特点并简述其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廉政机制的主要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上中外廉政实践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下图数据来源于《世界经济千年史》,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 . 西欧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是20世纪50—70年代初西欧经济较快发展的唯一原因 B .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西欧经济增速放缓可能是受到了“滞胀”危机的影响 C . 20世纪50—70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状态与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发展状态并不一致 D .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历程说明了经济一体化对西欧经济发展并无促进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该措施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
A . 加剧了经济恶化 B . 实现了物价下降 C . 推动了通货紧缩 D . 放弃了经济自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当时美国大街小巷流传一首歌谣:“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

材料二:罗斯福在谈到他的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革命的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 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 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严重的局面。

请回答: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2. (2) 材料二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指什么?“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如何理解?
  3.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经济理论?这一理论的局限性是?
  4. (4) 吸取大危机的教训,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对经济进行了调整,其调整产生了什么影响?针对材料四的现象政府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IMF 的议事规则执行加权投票表决制,投票权与各国所缴股金份额成正比,而份额是根据国民收入总值、经济发展程度、二战前国际贸易幅度等多种因素确定的,IMF的投票权主要掌握在美欧国家手中,美国则是IMF的最大股东。这一议事规则(    )
A . 促使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 B . 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C . 适应了美国经济扩张需要 D . 确立了美欧经济霸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