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就 知识点题库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 . 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 .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贞观长歌》是我国当代著名电视剧,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等杰出人物形象。下列有关虚拟景象,有可能出现在该电视剧中的是(   )

A . 唐太宗聚精会神阅读《西游记》 B . 御书房里悬挂着《清明上河图》 C . 宰相房玄龄用楷书撰写政事奏折 D . 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在湖南汨罗县玉笥山上的祠堂,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它颂扬的是(  )

A . 司马迁    B . 屈原 C . 李白 D . 苏轼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的是(   )

A . 《清明上河图》 B . 《碾玉观音》 C . 《警世通言》 D . 《女史箴图》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了(  )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

A .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的著名诗人,其诗主要反映了

A . 唐朝社会经济、政治的繁荣景象 B . 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C .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 D . 对社会现实的赞美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杜甫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 B . 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 . 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 . 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A . 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 B .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 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 C . 人民生活的提高 D . 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诗经》所收之诗,绝大部分是什么时期的诗歌(   )

A . 西周初年至战国 B . 西周至春秋中期 C . 春秋至战国 D . 整个周代
“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壁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诗中的“名著”特指(  )

A . 《几何原本》 B . 《泰西水法》 C . 《坤舆万国全图》 D . 《崇祯历书》
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
A .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 . 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C . 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 . 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材料三  下图是明清时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1. (1) 材料一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 (2) 材料二属于宋词的哪一流派?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 (3) 依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是什么?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4. (4) 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______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

A . 李煜 B . 柳永 C . 苏轼 D . 辛弃疾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 . 逐渐平民化 B . 逐渐贵族化 C . 逐渐神秘化 D . 逐渐宗教化
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从》中说:“古今书籍、小说家独传,何以故哉?……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材料现象说明(    )

A . 文化垄断推动了小说的繁荣 B . 政府鼓励小说家创作新作品 C . 小说创作日益走向市场化发展 D . 小说代表了世俗文化的主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汤显祖(1550一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山的戏曲家、文学家。他山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他在科场上颇受困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汤显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汤显祖开始进行学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

官场生活并未改变汤显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的行为激怒了当期皇帝,被贬到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拿起笔,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在《牡丹亭记》中,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搏,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在(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芬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附马,后任南柯大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结果醒来却是一梦。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形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

                                              —摘编自白寿 (中国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文学——文化——文明

材料一  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唐代思想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许多知识分子见识广博,而又有良好的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唐代诗歌流派纷呈,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派等,各派中都有传颂千古的名篇。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情况简表

1839 年

林则徐组织人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其内容后来又被魏源用到《海国图志》一书中

1864 年

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

1919年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

材料三  英国革命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1) 阅读材料一,比较西欧中世纪文学和中国唐代文学的不同点。

  2. (2) 国际法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国际法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意义。

  3.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英国17世纪制度文明创建的成果

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 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    )

A . 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 B .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 . 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 D . 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805年)进行的改革。主要内容:第一,罢宫市、五坊使(唐代朝廷的来办宦官,市场上抹夺猛于虎);第二,取消进俸;第三,打击贪官;第四,打击宦官势力;第五,抑制藩镇。此外,放宫女、宾乐女900余人回家,改革颇有成效,为百姓称道。但改革的阻力非常大,受到掌握实权的宦官和藩镇势力阻挠破坏,以失败告终。

    改革过程中,顺宗病重垂帘问政.上传之事,要一经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忠言,五经顺宗宠妃牛昭容,才能为顺宗所知晓。历史中也有关于王叔文、王伾贪财不廉洁的记载。此外,领导改革的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文人。改革失败后,顺宗死于宦官之手,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均被贬谪。

材料二:韩愈则因革新时不被起用,攻击革新党派为“小人乘时偷国柄”。说宦官掌控的禁军是“天子自将非他师”。苏轼(朋党论)中说:“唐柳宗元、刘禹锡始不陷叔文之党,共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名臣矣。”清人王鸣盛是知名学者,则说:“叔文与宦官为难,叔文行政,上利于国,下立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官,跋扈之强藩。”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观遍他留下的文字则未见一丝悔意。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历史背景及失败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应如何看待永贞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