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 知识点题库

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而成为很有钱的名人。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

A . 珍妮纺纱机的使用推动了发明不断涌现 B . 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许多科学家 C . 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以鼓励发明创造 D .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开始有了专利保护法
欧洲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这一增长率比世界其他地区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  )

A .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 民主制度的完善 C . 殖民扩张的进行 D . 自然环境的改善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

A .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 . 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 .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D .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里描述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

A . 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B . 泰晤士河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白烟 C . 人们兴高采烈地搭乘飞机去旅行 D . -座座石油开采公司拔地而起
1859年,英国财政大臣柯布登前往巴黎游说英法两国签署互减关税条约。拿破仑三世对柯布登的建议非常赞同,但法国工业领袖及其政治盟友却抵制自由贸易,最终在1860年拟定了英法商约约定互减关税。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

A . 国际贸易壁垒准则的建立 B . 世界自由贸易规则的完善 C . 英法经济交流准则的确立 D . 世界金本位货币体系发展
旅美学者薛涌认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 .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 . 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 .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统治地位 D . 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与商品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下列现象符合以上表述的是(    )

A .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航海条例》 B . 鸦片战争后,“值百抽五”关税税则的逐步形成 C . 《南京条约》附件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D . 拿破仑三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首先爆发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①段主要是由于交通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 . 英国在②段的后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C . ③④段的过程也是工业文明向世界扩张的过程 D . 殖民地消长与世界市场消长同步同节奏进行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国际社会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

    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材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人均产值  年份

国家类别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79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 129美元

22 185美元


——《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并分析胡佛政府的做法对世界经济秩序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与哪些技术进步密切相关(    )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②电气技术的应用

③互联网的发展

④风力开发技术的提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宋代的文化消费更加繁荣。宋代文化相对普及,读书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是士人,也有农人、商人、女性、蒙童、武将等。……因为歌舞百戏演出形式的开放性及内容的娱乐性,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都成为其受众。……宋代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层,构成一幅全民游乐图。……宗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更加深入社会生活,不论穷富,信徒们心甘情愿蒂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获得慰藉、满足和充实。……作为一种特殊信仰,占卜在宋代社会盛行不衰,各个阶层都热衷于此。至于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品

——摘编自秦开凤《宋代文化消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材料二:到18世纪中期英国男人的识字率达到60%;女人的识字率达到40%。英国人具备了消费文化品的基础。……到17世纪晚期,英国开始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中等阶层,在强劲购买力和模仿消费的推动下,英国中等阶层十分热衷于文化消费。……正是这种高度的商业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咖啡屋俱乐部和酒馆协会参与了生产文化的所有过程,艺术和想象作品的创作,这些场所成为英国文化消费的策源地。……到18世纪,文化艺术、大众音乐会、戏剧消费成为大众的财产,成为商业化的文化消费。18世纪的英国文化消费出现繁荣局面,这也正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理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的繁荣及其原因》

  1. (1) 据材料归纳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
  2. (2) 据材料归纳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对比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与中国宋代文化消费的主要差异。
下面图表是1750年、1860年和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来自(美)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对上述图表解读正确的是()

A . 政治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B . 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手工业衰退 C . 欧美国家成为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D . 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路线的发现,交往范围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工业必需品。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K下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蒸汽动力在古埃及已得到应用,但仅仅用于开关庙宇大门。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这说明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是(    )
A . 技术的传承 B . 经验的积累 C . 社会的需求 D . 科学的发展
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 . 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 . 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 . 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数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B . 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C . 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 D . 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1825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为此,英国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 . 颁布《航海条例》 B . 发动鸦片战争 C . 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D . 建立福利国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九世纪60~90年代,欧美诸国进口物品总量及纺织品的输入情况表(以关平银两计值)

年份

进口总价

棉织品

毛织品

棉毛纺织品占百分比

1867年

6 930万

1 300万

740万

29%

1873年

7 410万

1 800万

590万

32%

1883年

7 360万

1 680万

390万

28%

1893年

15 130万

2 730万

460万

21%

材料二:在洋布畅销的情势下,90年代以后中国官商也开始自设机器织布厂,先是上海设机器织布局,后来湖北也设立了机器织布局,开始在本土生产机织布。此后至20世纪初的一二十年间,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布厂,仅从1897年至1912年15年间,全国各地就新开设机器织布厂约60家,从地域来看,北至奉天、长春,南到广州、闽侯,东至上海,西到重庆,可谓遍地开花,掀起了一股设厂热潮。从此,民间俗称的“洋布”,不再只是指由外洋输入的外国棉织品,而成为以新式机器纺织的机织布的通称。随着中国本土机器纺织业的发展,本土机织布因工价低、运费省等,成本和价格比舶来品更低,遂日益取代进口洋布,中国人购用“洋布”也更为方便和普遍。“洋布”作为对机织棉布的通称,与中国乡村仍普遍存在的自织土布并行存在。

——李长莉《晚清洋布衣的流行及社会文化意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从英美输入纺织品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 (2) 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机器织布业的发展状况及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二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