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知识点题库

“中国的革命正是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A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 .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D .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 . 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 .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 . 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 . 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838年9月林则徐的奏折写到“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

A . 整顿吏治 B . 禁止吸食 C . 严惩贩卖 D . 断绝外贸
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A . 湘军的进攻 B . 天京的内乱 C . 北伐的失利 D . 外国的助剿
2014年,南京将承办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 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胜利 D . 1949年,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 . 日本军队 B . 俄国军队 C . 英法联军 D . 美国军队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 .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 “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B .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 “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近代史上,长江中游地区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导致自然经济破坏加剧开始于(   )

A . 19世纪40、50年代 B . 19世纪60、70年代 C . 19世纪80、90年代 D . 20世纪初
1947年2月底,国民政府要求最后一批坚守在南京和平谈判的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代表经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将军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延安。 材料表明(   )

A . 美国不满国民党破坏和谈 B . 中共贏得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C . 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 . 美国在国共和谈中显露中立色彩
《抗建通俗画刊》创刊于重庆,“以抗战为思想中心,以通俗化为表现形式”。其《发刊词》中说,图画“是直观教育的良好工具,对于文化水准较低之民众,收效最宏”。 如图是1940年刊载的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画刊以美术为武器进行抗战宣传,唤起民众的热情 B . 与政治关系不大的美术杂志也成为打击日本的“阵地” C . 《日本的今昔》昭示的是主题是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D . 作品表达了中国人民爱国意识和抗战必胜的信念
孙文于民国十二年十一月,将国民党改组,十三年一月,开全国代表大会于广州,改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六月,设黄埔军官军校,军队中皆设党代表,以宣传主义,于是南之壁垒一新也。“新壁垒”取得的巨大成果是(    )

A . 实现了国共两党合作 B . 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 C . 建立了工农割据政权 D . 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  )

A . 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B . 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 C . 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 D . 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发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说:“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下述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儒家思想 B . 儒家思想在晚清地位岌岌可危 C . 清王朝依旧坚持儒家为正统 D . 洪秀全思想与主流价值观相悖
洪仁玕在禁止使用奴婢时说:“禁溺子女,不得已难养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这表明洪仁玕( )

A . 决心破除封建制度 B . 施政设想中有人本主义色彩 C . 希望实现人人平等 D . 承认妇女儿童的经济价值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

A .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B .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C .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D .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 .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 .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形式上的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

第六条: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人民保留。

——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1920年代,“联省自治”思潮风靡一时,《时事新报》、《改造杂志》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从各个角度探讨了“联省自治”的紧迫性和可行性,许多名流包括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胡适等都站到了这一行列中。在吴佩孚公开提出“武力统一”的主张后,各省军阀纷纷主张自治,最早是湖南军阀赵恒惕,其后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陕西、江苏、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纷纷跟进,省宪运动潮流激荡全国,广东军阀陈炯明认为,“古今万国不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大抵国小民寡,集权之制容或可行,否则无不用分权制者。美之合众,德之联邦,皆分权制。英之帝国,其属地如澳洲,加拿大等皆完全自治,实为分权之尤”。他认为中国广土众民,只能实行分权自治,才可养成“民治精神”,建设民主。

——摘自《中华百年祭·政治卷》

  1. (1) 针对材料一中所提问题,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与之前的措施(政策)相比,其有何进步性?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联邦制确立的背景及其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民国初年“联省自治”运动高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认识。
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与颁行的。它既规定了总统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这表明该法(    )
A . 是当时各政治派别妥协的产物 B . 旨在确保各政治派别和各阶层的利益 C . 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 D . 具有典型的因人设法的工具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