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知识点题库

“大量民族企业纷纷内迁,来不及内迁的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重庆成为国统区的工业中心。”这种局面出现在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 . 北伐战争时期 C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 抗日战争时期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 . 官僚资本 B . 外国资本 C . 封建官府 D . 地主阶级

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 . 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 . 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最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 . 偿还大量外债 B . 贪污腐化成风 C . 军费开支巨大 D . 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

A .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 . 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 .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 . 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C . 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D . 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趋势图,曲线C代表的是(    )

A . 官督商办企业 B . 外国资本主义 C . 资本主义萌芽 D . 民族资本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与各报记者谈话中说:“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故目前吾国惟一急要之问题,乃为如何挽救此已就崩溃之国民经济,而使人民获得相当之生活?为如何解决货弃于地而民困之矛盾可耻的现象,而谋国民经济之发展?”“……须有一个运动继生活运动而起,其名为‘国民经济之建设运动’.此国民经济运动,乃以振兴农业,改良农产,保护矿业,开发矿产,扶助工商,调节劳资,开辟道路,发展交通,调整金融,流通资金,促进事业为宗旨,而已革除苛捐杂税,减免出口税,与要求新宪法之实施,禁止纸币之乱发,为建设国民经济之初步。”

  1. (1) 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并归纳其内容。

  2. (2) 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活动的积极作用。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没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  )

A . 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 . 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 . 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 . 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

A . 生产关系的变革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 . 金融资本的发展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时间

1937.8——1938.2

1938.7——1938.10

1938.12——1940.7

迁移方向

上海→武汉

武汉→宜昌

宜昌→川渝等地

内迁企业数量

121家

304家

448家

A . 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 . 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C . 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D . 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0到1940年,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材料二: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 (3) 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    )

A . 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 . 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C . 为坚持抗战提供经济支撑 D . 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 . 官僚资本 B . 外国资本 C . 封建官府 D . 地主阶级
如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 . 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 C . 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 D . 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反映了抗日局势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统一了货币发行权,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纱票。该措施客观上(    )
A . 使金属货币完全退出金融市场 B . 促进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出现 C .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 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
1946年11月4日,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一新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该条约的“不平等”,主要是因为()
A . 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 B . 条约没有规定中美两国的权利义务关系 C .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 D . 条约没有反映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有报纸感叹:  “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火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此种状况山现于(   )
A . 1 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 .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阅读下列材料《福州近代民族工离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名门望族“龙山刘氏”是福州近代民族工离业的先驱。…刘氏家族于1878年在福州开了家颇有名气的天泉钱庄。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为日后发展民族工商业奠定了物质基础。…19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也有了一定成绩。刘氏家族成员萌生将资金投向工业企业的念头。

材料二:1910年刘家兄弟与林长民(林徽因父亲)等人创建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912年,刘家以15万元的价格接办并成立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展较稳定,电话机从200多架增加到800多架电话费收入也逐年增长。…随着刘家企业的蒸蒸日上,一些封建势力.地方官像开始垂涎刘家的财富。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例闭,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195年,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提出续借120万元的请求。此时宋子文官像僚资本势力想借借款关系,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为条件。“1939年,日寇飞机疯狂轰炸福州,电气公司先后8次被炸…电话公司的业务也在(福州)两次沦陷期间彻底衰落。

材料三: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刘氏家族向政府中请其家族企业全部公私合营。“成为福州市金行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刘氏家族创办近代企业的原因(或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刘氏家族企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3. (3) 结合刘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谈谈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