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知识点题库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为摆脱危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一条用改革的办法渡过危机,如美国的“新政”;一条是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如德国和日本。据此回答。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危机。这说明(   )

A . 世界存在共同的基本矛盾 B . 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 C . 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化 D . 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
对经济全球化的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 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B . 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 . 区域集团化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 D .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天,李文同学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中国因不满美国对中国某一输美商品大幅度提高关税,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对于世界贸易组织做出的一些分析或结论,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之一是调节国际贸易纠纷 B . 世界贸易组织是要用法律规则维护国际贸易 C . 世界贸易组织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D . 世界贸易组织也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表明(   )

A . 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 . 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 .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 .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阅读材料: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1993年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1. (1) 据上述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说明这一观点。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以上材料说明(     )

A . 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 . 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 .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 . 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改变人类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三位一体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二: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就具有不可阻挡之势。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动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反思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世界进入了“战后秩序”时期。……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曾经进行过非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最辉煌尝试的原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功:或者解体,或者“归顺”市场经济。——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

材料三: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习.平2016年《G20工商峰会主旨演讲》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以中国为例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未开化和半开化国家”的双重性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的?试从全球经济视角分析原苏联东欧等国家经济体制转变的主要影响。

  3. (3) 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19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开始谋求在局部地区范围内实现经济联合,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满足经济活动国际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要求。

——周敏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二:“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的因素。

  3. (3)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这表明(    )

A . 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B . 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 C . 经济全球化只是理论不可能实现 D . 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A .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 . 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 . 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 .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于上述活动,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 .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愿望 B .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反恐政治合作组织 C .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 体现了中国走向世界由经济发展延及国际秩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工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生产工作职位

——胡成国《全球化中的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
  2. (2) 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三的视角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 .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 .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 . 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 .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G20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建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反映了(    )
A . 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B . 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 C . 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 D . 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在下列国际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 欧洲联盟 C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 东盟
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市场、货币、人员、商品、物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要素,有学者认为,由于这些要素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

材料二: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三:自近代中国人被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全球化过程后,曾经坐失了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边缘地位的机会。┅┅1978年以后,中国新的现代化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其为中国所提供的有利外部环境和宝贵发展时机,结束了与世隔绝状态,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主动加入到了全球化过程中。

  1. (1)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出市场、货币、人员中的两个要素,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后,中国是如何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过去认为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的论述,曾经出现在不同时期。比如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拉美金融危机后,出现过经济全球化“高峰期”已过的判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一些人认为全球资本主义模式存在根本缺陷,国家干预的发展模式处于上升阶段,因此他们认为全球化时代已失去。有的西方学者最近宣称,全球化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其论据是:美国领导人的更迭;英国退出欧盟.与此同时,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危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

我国的学者并不认为全球化趋势已停止,而认为经济全球化当前处于深度调整期,出现了“新常态”。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表征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欧洲难民潮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现象。经济全球化遭遇到国内保护主义上升、民族主义抬头、宗教冲突与地缘政治危机扩大等挑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整合速度放慢,甚至局部倒退,这些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失衡发展的反映,同时也有发达国家侦测失误造成的弊端,经济全球化管理决策失误较集中体现于中东地区。

——摘编自王勇等《“全球化”并未结束正进入深度调整期》

评述材料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

谈及WTO的作用时,有专家指出:“一个大个子和小个子发生矛盾,大个子最喜欢两个人面对面解决,把小个子拉到阴暗的角落里单挑,狠揍一顿。小个子则把冲突拿到人多势众的地方去,希望有人来主持公道,请大家来评评道理。”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 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需要WTO的保护 B . 在国际贸易纠纷中WTO偏袒贸易小国 C . WTO的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 D . WTO主要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994年,经过成员国近8年的多边贸易谈判,共达成18个要求全体成员国“一揽子接受”的协议,4个不要求全体成员国“一揽子接受”的协议。此后,发动国家的工业产品关税下降40%,从平安6.3%降至3,8%。此次谈判涉及的新议题有(   )
①关税    ②知识产权   ③服务贸易   ④与贸易有关的投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世纪90年代,不仅世界各国的关税税率出现了持续下降,而且前东欧各国家也相继融入到全球贸易体系之中。这一现象表明(   )
A . 贸易保护主义被放弃 B . 关贸总协定显现成效 C . 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 . 世界市场统一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