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知识点题库

下列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A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B . 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 .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 D .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19世纪末,俄奥矛盾主要表现为                (   )

A . 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B . 对亚平宁半岛的争夺 C . 对伊比利亚半岛的争夺 D . 对土耳其的争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 .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 B . 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地区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6月28日,戛弗日罗·普林西波在这里用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后人写在萨拉热窝某纪念馆墙上的文字,另一堵墙上还复制了普林西波的亲笔,“我们热爱自己的人民”。材料中的“我们”应当是指(   )

A . 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B . 塞尔维亚政府 C . 奥匈帝国民族主义者 D . 俄国民族主义者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 

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 

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 . 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B . 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C . 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D .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美国举国上下正在为消除工业化、城市化和垄断化所带来的巨大弊端而专注于推进广泛、深刻的进步主义改革。……由于长期受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人民在战争爆发前对欧洲的内部纷争并不关心……美国与欧洲远隔重洋,相距甚远。在他们看来有了大西洋的阻隔,美国就可以避免欧洲战祸的侵扰。威尔逊政府在最初发表的关于外交政策的几个声明中都正式认可了当时全国上下一致的态度。1914年8月4日,威尔逊正式发表中立宣言,8月19日他又发表讲话呼吁美国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不偏不倚”。

——高志青《美国的孤立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中立政策》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一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中立政策对其自身产生的主要影响。

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西方列强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排名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2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3

美国

法国

德国

英国

4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A . 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生产的排名次序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落 C . 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 . 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国家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 . 德国和苏联 B . 美国和苏联 C . 德国和美国 D . 苏联和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 . 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 . 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 . 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上述情况说明在参战前美国( )

①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

③已倾向协约国

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国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
A . 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 . 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 . 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 . 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1914年9月,在一场战役后,小毛奇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役发生在下图中(    )

A . B . C . D .
交战双方都把1916年看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一年,都想给对方致命打击,赢得战争。这一年,战争的重心重新回到西线。一战中,反映了上述情况的重大战役主要包括(    )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俄军攻入东普鲁士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在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矛盾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A . ①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斐迪南大公遇刺后,贝希托尔德(奥匈帝国外交部长)接受了康拉德(奥匈帝国参谋长)一直在鼓吹的理论: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最薄弱,如今已经浪费许多好机会。他认为,未来几年好机会不多了。现在塞尔维亚变得越来越强大,俄国也在慢慢恢复国力,所以他和康拉德都决心不能让下一个好机会从手中滑落。在斐迪南大公仅遇刺48小时后,他就呼吁给予“塞尔维亚一个决定性的最后清算”。此后,事件接连发生,形势变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战争的威胁越来越真实。不仅维也纳、柏林、彼得堡意识到战争可能性,就连伦敦、罗马、巴黎也朦胧地感觉到这是一次真正的危机。那些有能力决定欧洲命运的人,都曾做过一些推波助澜的事,从而加速欧洲坠入战争。

——梅尔《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贝希托尔德呼吁给予“塞尔维亚一个决定性的最后清算”的原因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为什么会演变成一场世界性质的大战?
有学者指出:“在1914年以前,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国家主义情绪的状态中,而且越来越趋向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该学者的观点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有明显的帝国主义特征 C . 德国不应承担战争责任因为并不是它发动了大战 D . 德国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利用民族情绪侵略他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录了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在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总结道:“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材料二:“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大约是在2012年,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首任院长、国际问题专家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概括说来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其逻辑是“强国必霸必战”,即一国强大必然称霸并与守成霸权发生不可避免的战争。

材料三:根据格雷厄姆·阿利森的研究:从16世纪上半叶到现在的近500年间,在16组有关“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案例中,其中有12组陷入了战争之中,只有4组成功逃脱了“修昔底德陷阱”。

材料四: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五:“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习.平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解释任两个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例子和一个摆脱俢昔底德陷阱的例子。
  2. (2) 为什么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3. (3) 你对格雷厄姆·阿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学说有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初,西方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英国占有殖民地最多,面积是沙皇国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连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这几个小国占有的殖民地都超过德、美、日三国殖民地的总和。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十一国参域,涵盖6大15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3/4;就方动项兵力7000万,占男劳力的50%,死亡13100万,伤残、失琼者2000多万;老百姓死亡人数更逝过军人,仅做国就达2800万人,相当于人口的18%;军費和经济損失达2700化美元。近百年经济发展成果化为灰烬

——选自《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由此可知,“全球性战争”是(    )
A .  科技进步的负产品 B . 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C . 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 D . 世界整体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