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知识点题库

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至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 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 B . 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 C . 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 D . 告诫美国不要过分削弱德国
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体系

A . 都是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结果 B . 都是帝国主义宰割殖民地的结果 C . 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D . 都扶持建立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
材料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

——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

  2. (2) 与联合国相比较,国际联盟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使其宗旨难以实现?

识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

图一  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图二 五四运动时期的上海街头

  1. (1) 图一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哪一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 (2) 图二中的情景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景体现了哪些主要矛盾?
  3. (3) 综合上述图片和问题,简要说明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局限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阿尔萨斯是法国最先进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发达的工矿业区,特别是洛林的铁矿,日后与鲁尔的煤矿联合起来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保证了德国钢铁生产国的地位,还直接影响到德国机械技术的确立。同时,德国从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利用这笔巨款用于工业建设和加强军备。

材料二  近代早期,德国在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1821年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各地纷纷设立中等技术教育学校。政府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德国大力发展工科大学,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万人。在高等教育方面,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办学的普遍模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不仅出现了威廉“伦琴、马克斯”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应用性的新技术成果。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1929年,德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落后于英法两国。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宣布了“国民轿车”的概念:让每人都拥有自己的轿车。在希特勒大力鼓励汽车生产的战略下,大部分汽车企业在纳粹统治经济中追求自主战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赢得了战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在德国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中,27%以上是来源于创新产品。尖端技术产品的营业额中,7%以上用于研发。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德国制造”随着西门子、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品牌成了享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材料三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普法战争给法德两国经济发展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德国制造业实现世界领先的因素。

  3. (3) 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就德国民族精神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巴黎和会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西方的相互关系。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它们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日本积极在该地区进一步扩展势力。美国一方面对巴黎和会的结果不满,另一方面对日本扩张不安,美日矛盾迅速发展。同时,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加剧。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会议,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会议实际上是在美、英、日三国操纵下进行的。会议期间和结束时,与会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协定和决议案,其中主要有:《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到1922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激情和仇恨,那些条约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们制造出的问题与所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国】罗伯特·E·勒纳,爱德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该协(    )

A . 违反了《凡尔赛和约》 B . 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 C . 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 D . 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材料一  ……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引梁汝成语

    材料二“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摘编自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上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凡尔赛和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主要是指(    )

A . 美国利益未得到满足,反对该条约 B . 德国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滋长 C . 该条约损害中国权益,中国代表团拒约 D . 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削弱
如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某巴黎和会英国代表团成员,在1919年曾撰文,“他的言辞传到欧洲各国人民的耳中,甚至盖过了其本国政治家的声音。敌国的人民相信他会履行与其签订的契约,盟友国家的人民不仅把他视为一个胜利者,还几乎把他视为预言家。……美国陆军处于历史的顶点。……在金融领域美国更是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欧洲欠美国的债务不仅已经超出了其支付能力,而且只有给它进一步的大规模援助才能把欧洲从饥饿和破产中拯救出来。他从西方走来,……为我们奠定未来的基础。”该文旨在(    )
A . 说明英国已经无法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 . 强调英国应将领导世界的责任交给美国 C . 揭示美国的声望和威尔逊总统的影响力 D . 希翼美国应当领导世界并主动有所作为
《凡尔赛和约》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法西斯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借口,这主要是因为和约要求德国(    )

①承担战争罪责

②支付巨额赔款

③接受分区占领

④放弃海外殖民地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一战后,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团拒绝参加和会签字仪式,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中国全权愿竭诚布陈,静待世界公论之裁判。”此事件(    )
A . 揭开了反帝反封爱国斗争的序幕 B . 继承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的传统 C . 抵制了违背公正原则的国际条约 D . 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方向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

甲:“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乙:“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

丙:“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丁:“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甲是美国的打算

②乙是英国的打算

③丙是英国的打算

④丁是德国的打算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虽然迫于美国的压力,英法不得不同意以十四点为和谈的基础。但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几乎每条都被违背,被歪曲,或被忽视。他们排斥了俄国,愚弄了美国,苛刻地惩罚了德国,构建了一个异常拙劣的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从精神到内容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即使与一个世纪以前拿破仑战争后的对法和约相比,和当时列强构建的维也纳体系相比,克莱孟梭一流的欧洲政治家也显得确实是太退化和堕落了。

英国人的错误就在于他们小估了希特勒的胃口。他们想修正以前的错误,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靠简单地亡羊补牢来挽回的。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不仅吞并了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继而又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二战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摘编自宋晓东《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阴谋》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并举例说明。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919年9月,一位中国学者撰文指出:中国固有文明虽然不能直接应用于未来世界,然而中国文明也颇有足以证明西洋文明之错误,为未来中国固有文明之指导者。一些中国人发现“西洋文明之错误”是缘于(    )
A . 辛亥革命无以救治中国 B . 一战和巴黎和会的国际矛盾 C . 对五四运动的恐惧 D . 中国共.产.党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纲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的历史作用,并指出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
材料: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曾极力主张削弱德国,甚至肢解德国,永远消除德国的工业和军事能力。但是,这一方案遭到美国和英国的反对。1922年7月,德国政府以通货膨胀、财政危机为由,请求延期支付赔款。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德国出现了企业停工,工业生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柏林工人罢工,德国政局动荡不安,这就是鲁尔危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互相伤害”中,法德两国逐渐都有些力不从心。新上任的德国总理施特莱斯曼发表了《告德国人民书》,告知法方德国愿意接受《凡尔赛条约》中的赔款义务。获得胜利的普恩加莱之后也正式宣告法军撤回本土,鲁尔危机至此终于告一段落。法国在占领鲁尔期间,法郎因为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出现急剧的贬值,为了稳定经济,法国不得不向英美两国大量借贷,关于德国赔偿问题的谈判中不得不将主导权拱手让给了有意扶持德国经济恢复的英美两国。

——摘编自朱立群《鲁尔占领——二十年代法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出兵鲁尔工业区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鲁尔危机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摘自[英]莫瓦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国各自的政策和目的。
  2. (2) 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