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知识点题库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战略手段变化是

A . 继续战略防御 B . 进一步妥协退让 C . 采取强硬态度 D . 退出一些冲突地区
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 . 与中国关系如何 B . 第三世界的兴起 C . 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 . 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美苏争霸格局形成与20世纪的

A . 40年代初期 B . 50年代初期 C . 50年代后期 D . 60年代初期
小王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 .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B .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 .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D . 民族矛盾尖锐
1975年《赫尔辛基宣言》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 强调边界不可侵犯原则 B . 规定禁止使用武力威胁 C . 拒绝承认国家领土现状 D . 提出文化教育领域合作
有学者认为历史选择有时“是一项最费思量最耗能量最具荒诞的劳作。向北走的努力,有时得到的只是来到南端的结果。”下列史实中,和这一观点最不相符的是(  )
A . 《凡尔赛和约》 B . 绥靖政策 C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 . 欧安会的召开
从“尼克松主义”到“卡特主义”,说明(   )


A . 美、苏关系由缓和到再度紧张                     B . 美、苏关系由紧张趋向缓和 C . 美国要收缩海外力量 D . 美对苏战略转为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对方的“缓和”战略
下图是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晤的照片,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世界局势逐步趋于缓和 B . 美苏仍处于尖锐对立争霸时期 C . 苏联改变了对美国的政策 D .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实行全面收缩战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里根对苏采取强硬态度 B . 戈尔巴乔夫具有和平思想 C . 前苏联经济实力落后于美国 D . 美国尖端科技占优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1962年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是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 的“领导责任”。

——里根的讲话

  1. (1) 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 (2) 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

  3. (3) 据材料三,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

  4. (4) 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年秋,以美国情报局前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提出了一份题为《高边疆:国家生存的战略》的研究报告,他们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21世纪建立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体系,从而夺取对苏“冷战”的全面优势。“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的计划。

材料二   “星球大战计划”的另一目的是激化竞争,将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苏联的经济结构已严重失衡。……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苏联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

材料三   70年代……美国科技界一批很有潜力的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了加速高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处于“滞胀”中的美国经济的重要领域,里根政府想到了“以高技术计划盘活政治经济格局的高招”。

  1. (1) 结合材料分析“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根本动力。

  2. (2)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有哪些目的。

  3. (3) 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两国有何影响?

  4. (4)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背景。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1954年印度支那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开展武装斗争,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待,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并成为英联邦的第9个成员国和联合国的第81个成员国,人民大会党组织新政府,恩克鲁玛出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理,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三次非殖民化高潮出现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枪炮沉没了,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交往,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

——麦克阿瑟

材料二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对历史的态度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

——丘吉尔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麦克阿瑟对二战的反思。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二战后欧洲人是如何践行材料中的名言的?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美苏两国都意识到,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两个核大国之间灾难性的战争。美苏之间商谈开始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其中1963年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是赫鲁晓夫时期美苏在核裁军领域达成的最重要的条约,又称《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内容简单,仅由5条正文组成,核心内容是禁止除地下核试验外任何地方的核试验,即缔约国保证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大气层范围、外层空间、水下3个环境内,禁止、防止和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其他任何核爆炸。条约缺少核查条款,对违反条约也未规定任何国际责任。中国政府于1963年7月31日发表《中国政府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核销毁核武器,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声明》指出: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也抵制美苏英签订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据陈刚《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抵制《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美国这次参战是“被迫”的,但并不等于说它是毫无准备的,更不能说它没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仅仅是为了帮助民主国家而已。……在英美首脑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中,虽然罗斯福用“普遍安全体制”代替了丘吉尔提出的“有效的国际组织”,但仍然令人想起当年威尔逊提出的“国联”。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柯克帕特里克和舒尔茨对于第三世界的麻烦制造者们使用武力的观点,正符合里根所持有的信念,即美国肩负着在地球上扩展民主的使命。对这种使命的信念可以追溯到17世纪,并且在20世纪已经有了一位为之奋斗的先驱伍德罗•威尔逊。因此,里根把握住了美国信仰中一支深刻的脉络。在1985年的“里根主义”演说中,他清楚阐释了自己的政策,他宣布:“我们的使命是培育和捍卫自由与民主。”对此,美国人必须支持那些“在每一个大陆上,从阿富汗到尼加拉瓜的人们来反抗苏联支持的侵略行为,使他们也拥有我们从生下来就享有的那些权利……对自由战士的支持就是自卫。”

                                     ——沃尔特•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待战争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 (2)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的国际战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20世纪为此所做的努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府

对外政策

主要内容

杰斐逊政府(1801—1809年)

孤立主义

“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最大限度地保护美国在本土的一切利益,完善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

麦金莱政府(1897—1901年)

合伙主义

与欧洲国家合伙控制亚洲落后国家,针对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威尔逊政府(1913—1921年)

国际主义

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

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

遏制战略

“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遏制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苏、反共的广泛联盟。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

尼克松政府(1969—1977年)

尼克松主义

全球战略收缩,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

——摘编自雷兴长《论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相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导致中导问题出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于推动新思维改革、改善对美关系的政治考虑以及推动核裁军谈判、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的经济考虑,对美国作出重大让步。双方于1987年12月签署了《美苏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在导弹条约》(以下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将要销毁的中程导弹数量,苏联比美国高出一倍,冷战结来后,俄罗斯积极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陆基中程导弹力量的持续提升,美国对俄罗斯推动该条约全球化的提案表示支持。……俄美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主要目标在于限制第三国拥有的陆基中程导弹。但是,美俄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将遭遇一系列阻碍,其前景将十分渺茫。

——据蒋翎民《中导条、全球化:动因、路径与前景》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中导条约》签署的历史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导条约》全球化前景渺茫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动。请从以下词汇中,选取4-5个作为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列出关键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通畅;250字左右)

冷战   欧共体   杜鲁门主义   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   朝鲜战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越南战争   不结盟运动   东欧剧变   恐怖主义。

北约建立时,政治协商制已成为北约成员国联合与合作的重要纽带。然而,在朝鲜战争的政治与军事中,北约并没有发挥作用。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大多数盟国只是在美国总统宣布对古巴实施封锁前45分钟被告知这一事件的进展。由此看出(   )
A . 政治协商制受制于成员国力量对比 B . 北约成员国合作的基础丧失 C . 美国与北约盟国之间既合作又斗争 D . 西欧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激化
“它是作为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载入苏联历史的”。这是俄罗斯学者菲利波夫对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评价。“最成功”指的是(   )
A . 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B . 拄着拐杖在二战后初期迅速崛起 C . 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优势地位 D . 苏联成为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