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 知识点题库

下列对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B . 唐太宗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 C . 康熙帝收回台湾之后,设置台湾行省,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 D . 三人都是封建帝王,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了重大贡献
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①《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②《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
③《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④《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葛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A . ①② B .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下列关于平定“三藩”表述无误的是(     )

A . “三藩”是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 B . 平定“三藩”极大地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力量 C . 平定“三藩”进行得一帆风顺 D . 平定“三藩”标志着清王朝全国统一的完全实现
中国古代历史上,设台湾府,驻军守备、统一管辖台湾发生在

A . 洪武年间 B . 顺治年间 C . 康熙年间 D . 乾隆年间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和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深远影响是(    )
A . 维护国家统一 B . 确保社会安定 C . 打击外敌入侵 D . 体现皇帝权威
当老师为学生归纳康熙继位面临的形势时,不应列出(    )
A . 鏊拜专横跋扈,结党聚敛 B . 沙俄侵入黑龙江地区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坚持抗清 D . 三藩叛乱祸及中原
下表是清朝康熙统治时期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 国家繁荣昌盛,库存盈余增加 B . 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快速增加 C . 国家内忧外患,军费开支不断增加 D . 对外贸易发达,海关税收不断增加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五年(1727年)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 (1) 材料一中“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
  2. (2) 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指国库)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

——《清实录》

材料二  康熙始终没有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并且从那以后,旧中国与旧俄国在近代工业和科学水平上,在将近两个世纪里一直保持相当距离。

——刘大年《论康熙》

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皇帝的主要功绩。
  2. (2) 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对康熙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 . 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 B . 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C . 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 D . 收回了尼布楚等地的主权
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小张找到“康熙大帝”像,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中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你认为下列选项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 (  )。

A . 修筑驰道,巩固统一 B . 羁縻府州,形成制度 C . 抗击沙俄,维护主权 D . 设台湾府,加强控制
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B . 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出了贡献 C . 都捍卫和维护了国家主权  D . 在他们统治期间都出现了盛世景象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康熙帝、唐太宗、秦始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创造出不同的业绩,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 (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秦。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便将传说里的三皇中的“皇”与五帝中的“帝”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百代皆行秦政法”,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制度创建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

  2. (2)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型。他开创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以其优秀的个人品质,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简述唐太宗完善封建政治制度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唐太宗成为“明君”的优秀的个人品质是什么。

  3. (3)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皇帝在位61年,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说自己身为皇帝,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请依据所学的有关史实简述康熙帝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的主要贡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帝认为:“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相机徐图,则贼(指台湾的郑氏政权)何时可尽灭乎!夫师行既劳,民力亦重困。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甦(同“苏”)矣。

——《康熙起居注》

材料二:近据甘肃巡抚刘斗等合词奏称,莫洛有益地方,兵民数千哀求代题留任。又据西安等处乡约百姓赵琏等称,莫洛、白清额实心实政,老稚感悦,保奏留任等语。朕思简用督抚,原欲其绥辑地方,爱养百姓。今莫洛等……俱著复原官仍留任,以后著意殚心供职,以副朕宽宥任用之意。

——《圣祖仁皇帝(康熙)御制文集》

材料三:强调君主对民的责任与义务是民本思想中最有意义的一点。康熙皇帝就经常告诫自己:“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他谨慎地履行政务,目的在于使万民无忧、皇权稳定。然而,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

——张文英《康熙时期对“舆情”的使用及其研究》

  1. (1) 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及其目的。

  2. (2) 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留任莫洛等官员的理由。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康熙帝的执政理念并作简要评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金瓶的颁授—达赖、班禅的转世,例由吹忠(护法巫师)作法,指示转世活佛呼毕勒罕所在之地。其间不免产生弊端.前辈达赖、班禅家族有如世袭。乾隆帝认为,廓尔喀之战,即由班禅家族兄弟之争所招致,是“族属传袭之流弊”。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制作金瓶,颁发给西藏。此后达赖、班禅转世时,命四吹忠将所指灵童的性名及生年月日,各以藏、满、汉文写在签牌上,置于瓶内。在驻藏大臣主持下,当众抽签决定。

——摘编自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乾隆改革达赖、班禅转世制度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乾隆改革达赖、班禅转世制度的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1. (1) 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 (2)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下图反映了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的一次行动,康熙帝在这次行动中的决策有(    )

A . 起用汉将,重用绿营 B . 分兵合击,三次御驾亲征 C . 筑城屯田,派兵永驻 D . 南巡孔庙,行三跪九叩礼
下列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 雅克萨之战 B . 施琅收复台湾战争 C . 乌兰布通战役 D . 昭莫多战役
唐太宗和康熙作为中国古代两位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帝王,他们的身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下列属于两位帝王共同之处的是(   )

①清除异己,总揽大权             ②文治武功,民族融合
③开科取士,崇儒尊孔             ④友好开放,兼收并蓄

A . ①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