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知识点题库

(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最集中于博平岭的东西两坡,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野兽出没,盗匪横行。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凤楼,平面形式为“三堂两横”式,中轴线上为“三堂”,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一楼之内—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楼内公共财产。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                                                ——摘编自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1. (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福建土楼形成的原因。(6分)

  2. (2)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楼所体现的宗族特点。(6分)

对世界遗产应采取的态度是(    )
A . 只是一种旅游资源 B . 要大规模开发   C . 可以增加新的建筑 D . 反对增加不必要的修复
长城在我国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有
①作为防御性工程,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
②随着长城的修筑,发展了长城沿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③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纽带,促进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体现了民族歧视政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材料二:从7月1日起,九寨沟将实行游客限量入景区制;……九寨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对游客实行限量入内的景区。九寨沟管理局葛立局长告诉记者,作出这一“限客”决定后。九寨沟仅门票收入一项,高峰期每日将减少收入一百万元以上。但是,为了保护好九寨沟这个不可再生的世界自然遣产,菅理局下决心采取限量措施。

  ——《华西都市报》(2001年6月25日)

材料三:泰山的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泰山的镣铐》

材料四:我国云南省原来地处偏僻的丽江城.自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招来了来自全世界的旅游观光者,每年有200万以上,年经济收入增加10多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

  ——余晋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手册》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是什么?

  2. (2) 九寨沟与泰山都是世界遗产,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两地管理部门对待世界遗产不同态度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四,分析旅游业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世界遗产公约”各缔约国要申报世界遗产,必须先拟定

A . 《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B . 《世界遗产名录》 C . 《世界遗产申报表》 D . 《世界遗产清单》
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l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敲动木槌,一句“祝贺中国”,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历史性地载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  ②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   ③欧美国家经济危机严重,经济萧条   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截至2004年7月前,我国拥有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

①元杂剧     ②昆曲     ③京剧     ④古琴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④
世界遗产面临着哪些威胁有

①自然灾难   ②战争   ③工业化浪潮  ④城市化浪潮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古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责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晴……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
A . 同态复仇原则 B . 阶级平等原则 C . 抑强扶弱原则 D . 保护商业财产原则
印加帝国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官员 B . 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C . 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D . 在河渠上架设多座桥梁
“公元前 4300 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人们发明出一套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形式,后来发展成楔形文字,同时他们制定了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
A . 尼罗河流域 B . 爱琴海区域 C . 印度河流域 D . 两河流域
发祥于西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是(   )
A . 古代印度 B . 古巴比伦王国 C . 雅典城邦 D . 法兰克王国
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国国王是(   )
A . 巴比伦 B . 汉谟拉比 C . 腓尼基 D . 婆罗门
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 .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 B .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 . 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 . 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 (1) 材料一图中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成“纸草”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古文明区域是;在烧制或晒干的粘土泥版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及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的。
穆斯林世界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两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分别是(   )
A .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B .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 C . 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 D . 蒙古帝国和沙皇帝国
印度德里苏丹国的政治体制虽是伊斯兰教国家类型,但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度原有的体制。德里苏丹国苏丹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这与印度之前的君主没有什么不同;全国划分为23个省,从穆斯林中挑选官吏,官吏由朝廷任命,省下设立县。这说明(   )

①伊斯兰教是其国教   ②苏丹实行专制统治

③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④实行地方分权统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是(    )
A . 都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 B . 没有地域性差别,没有文化性差别 C . 多元性、不平衡性,但是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D . 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进步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古徽州因独特的地理环境留下了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微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微州古村落》

    材料二:徽州文书是指宋朝到民国徽州所属六县及与之相毗邻的淳安等县遗存的契约文书,呈现出以土地文书(土地所有权、经营方式的变动等)、商业文书(商业合同、账簿等)、宗族文书(祭祀、族规、家法等)为大类的特色。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明时期)》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建筑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徽州古文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新冠疫情前,我去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转了转,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为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对该法典表述错误的是(   )
A . 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B . 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C . 是图特摩斯三世颁布的 D . 上面有楔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