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真核细胞的基因都存在于染色体上 B . 基因中的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C . 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变化,必将导致密码子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D . 有些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

如图所示:红色面包霉(一种真菌)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a      基因b     基因c
酶a        酶b        酶c
原料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

A . 若基因a 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B . 若基因b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存活 C . 若基因b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以由鸟氨酸合成 D . 基因c不能控制酶c的合成
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有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对照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实验鼠体重正常,而对照组小鼠则变得十分肥胖,这一事实说明(    )

A . 基因在染色体上  B . 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 C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D . 基因是DNA的片段
在植物受伤时,一种由18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系统素能降低蛋白酶的活化能,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 B . 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C . 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D . 系统素的合成与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直接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

A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 . 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 .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 .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
白化病和黑尿病都是因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如图表示人体内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生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若一个皮肤角质层细胞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导致白化病 B . 若一个胚胎干细胞控制酶D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黑尿病 C . 白化病和黑尿病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 D . 图中代谢过程可说明一个基因可影响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控制
如图1所示有三种基因,基因A、基因b和基因C控制黑色素的形成,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图3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B . 若b1链的(A+T+G)/b2链的(A+T+G)=1.2,则b2为RNA链 C . 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 D . 图3所示基因转录时的模板是DNA的两条链
山猪的性别由X,Y染色体决定,其短尾和长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尾形与基因关系如图1.现用两只纯合山猪杂交,结果如图2:

  1. (1) 图1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可以是
  2. (2) 对甲、乙两只山猪组织切片进行荧光标记,已知细胞内的B、b基因都可以被标记并产生荧光.甲的切片中大部分细胞内都有2个荧光点,而乙的切片中大部分细胞内只有1个荧光点,则B,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亲代雌性山猪的基因型为
  3. (3) 若亲代雄性山猪的尾部细胞内无法检测到基因A产生的mRNA,而有些短尾山猪尾部细胞内可以检测到,则F1自由交配,F2中短尾和长尾个体数之比理论上为
  4. (4) 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基因C,导入纯合长尾雌雄山猪产生的受精卵中,并成功使该受精卵最终发育为一只短尾山猪,其原理是基因C的转录产物能够和细胞内的某些同种核酸分子牢固结合.从遗传信息的传递上看,这其实是抑制了遗传信息由流向
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XX蝌蚪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在正常的环境中,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
A . ♀:♂=1:1 B . ♀:♂=2:1 C . ♀:♂=3:1 D . 全为雌蛙
关于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物的性状和基因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B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C .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性状是间接方式 D .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是间接方式
新华社华盛顿讯 继科学家在去年宣布成功绘制人类基因组之后,走在人类基因研究最前沿的科学家们又揭示出了人类基因的面貌,这包括基因的数量、分布特点等,这是人类在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人类基因组面貌的重大发现主要有四个:

发现之一是人类基因数量少得惊人.一些研究员曾经预测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数达到14万个,但塞莱拉公司将人类基因总数定在26383到39114个之间,如果最终确定的基因数在这个范围内,比如3万个左右,那么人类只比果蝇多大约1.3万个基因.塞莱拉公司的科学家测出的序列准确地覆盖了基因组的95%,并已经确定了所有基因的 ,平均测序精度在9.96%.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进一步完善和人类基因组面貌被初步揭示,科学家现在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蛋白质”,相对应于人类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基因组,由全套基因组编码控制的蛋白质被称为蛋白组.根据你所了解到的最新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一个基因制造一种蛋白质 B . 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种蛋白质 C . 人类蛋白组中大约有3万左右种蛋白质 D . A、C两项叙述是正确的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B . 基因重组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表现型 C .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三倍体 D . 转基因技术引起的变异不一定是可遗传变异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在一块农田里间行种植数量比为1:2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A与a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AA,Aa表现型相同且不存在致死现象)。在收获的子代玉米中该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应接近(    )
A . 1:3 B . 5:8 C . 11:25 D . 7:9
油菜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结构简式为 C2==C(OH)—CO—O—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所示。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的 高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 35%提高到了 58%。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PEP 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中必须增加的元素是。酶 a 和酶 b 结构 上的区别可能是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不同。
  2. (2) 基因 B 的模板链转录时,需要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使游离核糖核苷酸 形成 mRNA。物质 C 与基因 B 相比,特有的碱基对是
  3. (3) 图中信息显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
  4. (4)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科研人员使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 35%提高到了 58%所依据的 原理是:
人类斑秃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男性只要携带一个斑秃基因(A)就表现斑秃,而女性只有显性纯合子(AA)才表现斑秃。某家庭有关斑秃的遗传系谱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4的基因型是Aa B . 1和Ⅱ2的基因型相同 C . 1非斑秃的概率是1/2 D . 2和Ⅱ3再生一个斑秃儿子的概率是1/4
已知绵羊角的性状表现与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遗传因子组成 

 HH

 Hh

hh

公羊的性状表现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性状表现

有角

无角

无角

A . 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 . 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 . 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可能为1∶1 D . 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如图为同一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1

A . 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 . 图中过程①需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②需tRNA的协助 C . 过程②和过程⑤需要的tRNA种类一定相同 D . 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某种鸟的毛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如图),酶A、酶B分别由基因A、B控制合成。若将绿鸟(AB∥ab)与白鸟(ab∥ab)测交,则子一代中数量最多的颜色应为(  )

A . 黄色 B . 蓝色 C . 黄色和蓝色 D . 白色和绿色
囊性纤维病是由CFTR基因缺陷所致,析某囊性纤维病患者的CFTR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现,该蛋白质缺失了一个氨基酸(其余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会导致肺部细胞钠离子,氯离子跨膜运输障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氨基酸缺失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B . 囊性纤维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C . CFTR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D . 囊性纤维病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与正常人相同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而控制性状 B .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C . 基因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选择性丢失 D . 表观遗传是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