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点

(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①基因多样性:种内基因的变化
②物种多样性:指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综合体。
(2)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3)分析“多样性”的方法
从DNA分子方面分析: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从蛋白质方面分析: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②肽链的空间结构多样,这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从细胞方面分析:生物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从物种方面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生态系统方面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点题库

下列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是

A . 把生物进行分类 B . 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 C . 来自共同祖先的遗传 D . 用进废退
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不能说明的是(  )

A . 自由组合定律的产生 B . 新的基因型的产生 C .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 . 基因可以重新组合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 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请回答:

(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和  . 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 

(2)珊瑚礁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位置,它们通过 关系互相依存,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稳定性.

(3)珊瑚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 .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 和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不同物种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在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正确叙述是(  )

A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 . 生物多样性应该禁止猎杀和采伐 C .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D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的内容是(    )
A . 性状多样性 B . 物种多样性 C .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 基因多样性
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其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各种寄生细菌以及捕食性天敌瓢虫.红蜘蛛也取食玉米,常见的捕食天敌有瓢虫和蛙.
  1. (1) 请按照捕食关系,绘出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 (2) 依靠所绘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该生态系统(填“可以”或“不可以”)完成碳循环的过程.
  3. (3) 如图是玉米螟所在食物链的相关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的统计数据,分解者通过这条食物链得到的能量总和为5kJ/(hm2•a).[图例分别代表不同种群,数值表示能量,单位为kJ/(hm2•a).]

    据图分析,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 %(保留1位小数),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1位小数).

  4. (4)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但两种玉米螟可以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生殖隔离,这体现了信息在保障生物种群繁衍中的重要作用.
  5. (5) 在不同田块种植糯性玉米和非糯性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填“遗传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

⑤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⑥生物多样的最直观的表现是遗传多样性.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⑤ D . ②④⑤
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个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图片_x0020_816983701

  1. (1)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 (2) 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的作用。 
  3. (3) 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 (4) 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这是生物进化的。 
  5. (5)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以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 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加入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 . 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 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 . 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下面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 . 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种群是有益的 C .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D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即是新物种的形成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
A . 基因突变和重组 B . 自然选择 C . 共同进化 D . 地理隔离
大熊猫是我国珍稀物种,被称为动物中的“活化石”。种群甲是由基因型均为Aa的雌雄个体组成的,它们之间自由交配产生了三种不同基因型频率的后代:23%AA、54%Aa、23%aa。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该种群的基因库 B . 大熊猫种群中的个体性状一般有较大差异,这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 C . 种群甲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与之前相比较,该种群并没有发生进化 D . 小熊猫与大熊猫不是同一物种,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 生物多样性就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 C . 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生境碎片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D . 不同地层中生物化石的多样性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直接证据
海水稻是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单产可达300kg/667m2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海水稻培育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长期大规模种植海水稻能提高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 调查水稻天敌跳蝻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C . 不同栽培稻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完全相同,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 . 与普通栽培稻相比,海水稻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对较高
今年的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旨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意识。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 B .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 . 人类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D . 我国公布的国家重点动、植物名录中,只有少部分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内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75.2%,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高等植物659种,有以狍子为主的兽类25种,有鸟类88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狍子等兽类往往捕食个体数量比较多的物种 B .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 . 生物间的共同进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中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 D .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能调节区域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某草原盛产牛羊,某段时间内,野兔的数量大增,出现了牧草大量死亡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为了降低或消除兔子的危害,当地管理人员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狐狸。但是狐狸更喜欢吃行动相对迟缓的本地动物。最后又引进了黏液瘤病毒,才有效地控制了野兔的数量。回答下列问题:
  1. (1) 牛与羊的种间关系是
  2. (2) 野兔泛滥成灾之前,草原上的牛羊与牧草及其天敌的数量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其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3. (3) 野兔泛滥成灾时,草场被大面积破坏,造成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直接导致的丧失。
  4.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工程的建设所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有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某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其处于“J”型增长阶段 B . 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C .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 D . 反馈调节既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也存在于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