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知识点

1、样方法:确定样地——取样方——计数——计算样方的种群密度——求平均值
常用的取样方法:①五点取样法: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②等距取样法: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计数原则:取上不去下,取左不取右。(两边和夹角)
适用:植物或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2、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总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3、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①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②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③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④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 (1)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的形式进行。


  2. (2) 写出该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食物链:,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型浮游动物处在(以图中字母回答)环节。


  3. (3) 研究者观察到黑脸琵鹭处在图中的最高营养级。假设F摄入的能量为a,其中存在于粪便中的能量为b,呼吸散失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若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则流入黑脸琵鹭的能量最多为


  4. (4) 研究者要调查黑脸琵鹭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 . 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 .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 . 用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 .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
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 其中前一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 个体.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 .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约为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  )

A .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C .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 .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下列实验中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的使用,错误的是(  )
A . 利用低倍镜可确认细胞染色体组数是否变化 B . 利用纸层析法观察四种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C .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D . 利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某弃耕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田鼠种群的K 值为2000只.回答下列问题:
  1. (1) 弃耕土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可采用;理论上当田鼠种群数量为只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 (2) 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2.44×107

    2.44×107

    2.25×107

    2.18×107

    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3. (3) 若鼬的数fi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4. (4) 弃耕地周围建立的工厂引起的长期酸雨,导致部分生物死亡,这会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白桦是一种喜阳、耐寒的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山区.为研究白桦的生长状况,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
  1. (1) 研究者采用法进行调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据此对乔木的树龄进行划分,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
  2. (2) 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图1、图2;图3为碳循环示意图.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导致幼龄林数量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由图2结果可知,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型.综合上述分析,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

  3. (3) 在图3中A、C依次代表;图中以CO2形式循环的过程为(填图中数字)
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湿地和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请回答问题:
  1. (1) 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2) 环保工作者在对受破坏的湿地和草原恢复前,采用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对大型狩猎动物通过计算粪堆数估算种群密度,相对于标志重捕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3. (3) 草原上某种鸟只以草和蝗虫为食,已知其食用蝗虫占食物比例的50%,若该鸟类增加1kg体重,则至少需要草kg。
  4.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是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湿地与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原因是
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 . 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 . 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 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某淡水养殖湖泊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表中数据为黄颡鱼的部分能量去向。请回答:

  1. (1) 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表格中横线处的数值为
  2. (2) 该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 (3)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第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则最终调查的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 (4) 黄颡鱼同化的能量除了表中所示外,可能的去向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生态专家把某一废弃池塘改造成新型池塘,并对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该新型池塘生态系统中有香莲、芦蒿、多种藻类、水草,还有多种鱼类、虫类,塘边建有猪舍和蘑菇房。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该池塘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底植物及生活在水体中的其他生物形成了群落的结构。
  2. (2) 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3. (3)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消费者的新陈代谢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图中的分解者有
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 . 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 C . 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 . 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利于种群密度恢复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7%,这些区域水资源贫乏,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多年来人为活动(过度放牧、开荒种田等)的干扰,使得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为了恢复生态,内蒙古锡林郭勒在三种典型草原地带进行为期17年的封育政策,群落变化如下表所示。

典型草原地带不同植物群落封育变化

群落类型

本氏针茅群落

大针茅群落

百里香群落

坡向

NE

SE

N

S

生长年限

第1年

第18年

第1年

第18年

第1年

第18年

第1年

第18年

第1年

第18年

封育

植物种数/(种·m-2)

6

15

5

13

5

19

3

9

8

18

覆盖度/%

25

95

20

80

20

65

20

35

20

55

草层高/cm

10

54

5

55

8

52

5

18

3

9

产草量/(kg·hm-2)

750

6 050

500

4 500

550

4 200

550

1 550

750

2 255

对照

植物种数/(种·m-2)

5

6

5

6

5

7

3

5

8

9

覆盖度/%

25

30

20

30

20

30

20

20

20

25

草层高/cm

9

7

5

6

7

7

5

5

3

9

产草量/(kg·hm-2)

700

450

450

430

490

460

500

510

550

420

注NE、SE、N、S分别代表朝向东北、东南、北、南

  1. (1) 封育是恢复生态学的常用手段,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理论,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尽快恢复。锡林郭勒部分地区实行封育而非发展单一的人工林,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2. (2) 用样方法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应注意,目的是。 
  3. (3) 坡向NE的本氏针茅草群落生产力最高,应该是该区域这一自然因素相对充裕。研究发现,封育措施较大地改良了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 (4) 在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填“强”或“弱”或“差别不大”),因为。 
将少量的酵母菌接种到100mL的培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持续培养,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然后取种群数量的对数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本实验采用定期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B . b点前酵母菌所处生存环境较理想,种群数量快速增长 C . 若培养初期培养液中混入了杂菌,则e对应的数值会减少 D . c点后酵母菌数量明显减少是氧气匮乏、酒精积累所致
中科院康乐院士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OR35缺失突变体,发现其触角和锥形感觉神经的生理反应显著降低,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4VA通过正反馈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 B . OR35可能是4VA的特异性受体 C . 可用人工合成的4VA监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 D . 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以降低其K值
下列关于种群及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B . 可以根据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 . 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且K值逐渐增大 D . 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
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从生态学相关知识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标记重捕法 B . 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时,有利于牡蛎种群数量的增加 C . 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 D . 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9.63%
近期,湖北新闻报道称在武汉某公园内出现大量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它的植株高大,有的能长到2米多,根系非常发达,繁殖能力强,逐渐占据了其他花卉的生态位。该生物不仅危害农业生产,而且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目前,对付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主要方式,仍旧是人工铲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 . 由本地植物占优势转变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 . “加拿大一枝黄花”可能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D .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态位即它所生存的空间
生态学家对相同环境条件下的退耕造林生境和弃耕农田生境中的林下草本植物的种类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弃耕生境下草本植物的种类和生物量远大于退耕还林生境。下图表示弃耕生境下能量流经昆虫的部分途径,请分析:

  1. (1) 生态恢复一段时间后,生态学家应采用法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为减少误差,调查时要注意(写出两点)
  2. (2) 若忽略演替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同一地区两种生境最终达到的稳定平衡阶段的群落类型(选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3. (3) 昆虫取食植物时,植物的“气味”提供的信息属于信息。图中B表示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的流向是
  4. (4) 两种生境下形成的森林群落中,(选填“退耕造林生境”或“弃耕农田生境”)下形成的森林群落初级生产量更高,原因是
下列关于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越多、面积越小,越准确 B . 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C . 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物种的迁移与定居 D . 环境容纳量不会随该种群自身数量的变动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