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点

1.实验原理
①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
②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
(1)准备:准备取样器等实验工具(如采集缺罐、吸虫器等),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品,并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3)采集小动物:从取回的土壤样品中采集小动物。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管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75%酒精中,防止腐烂。活着的小动物也可放入试管中。
(4)观察和分类:认真观察采集到的小动物,对其分类,并做好记录(如果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5)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惧和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3.得出结论: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点题库

下列是对常用实验方法的描述,其中哪一项是不合理的

A . 通过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 .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C . 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D . 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在染色体上等结论都是通过假说一演绎法得出的
小王分别从以下四种土壤环境取样探究土壤动物丰富度。推测土壤动物丰富度最高的样品来自(    )


A . 菜园地 B . 荒山黄土地 C . 建筑工地 D . 动运场的沙池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检测出蛋白质 B . 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 用黑藻叶片进行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 . 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员对某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等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土壤小动物类群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样地

种群数

个体数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人工绿地

15

9

4

185

75

21

林地

13

8

3

190

91

19

农田

12

9

3

88

110

20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

(1)对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调查,属于 (种群/种落/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

(2)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 .从上表结果可知,该研究采用了 法来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3)上表结果表明,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有/没有)明显差异.人类活动会影响土壤小动物的数量和分布,这可能与改变了土壤中的  等因素有关.

(4)土壤小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 .土壤小动物之间可能存在着 等复杂的种间关系.

下列有关丰富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种群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 . 种群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C .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D . 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B . 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一般小于植食性或肉食性的鸟类 C . 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开关,会导致统计偏大
关于生物实验或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豆浆煮熟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 .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95%的酒精溶液仅用于解离 C .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 .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侵入层析液中,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加大恢复已被污染环境的力度。回答下列问题:
  1. (1) 某工业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盐和碱,由于早期污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周边的农田逐渐演变成了盐碱地。

    ①农田逐渐演变成了盐碱地的过程中群落发生了(填“初生”或“次生”)演替。

    ②在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以改善土壤条件,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与普通植物的根细胞相比,其主要差异表现在。耐盐植物初步覆盖盐碱地,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增多,土壤微生物种类增多,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在此过程中,该盐碱地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恢复力稳定性逐渐

  2. (2) 调查该污染农田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能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的理由是
实验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调查时,若调查对象为濒危物种,不适合选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应采用逐个计数的方式 B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主要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爬出 C .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时,实验组应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作用,应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100℃恒温箱中1h灭菌 D .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将样方中的其它植物全部拔除
下列有关实验操做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着色区域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能(模拟)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速率 B .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临时装片制作的程序为:选材→解离→漂洗→固定→染色→制片 C . 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D . 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 .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可以为动物提供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中可以利用小动物趋光的原理进行收集 D .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都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经过连续多年大力度治理后,某湖泊水质明显改善,湖体平均水质为Ⅳ类,富营养化状态稳定在轻度。下列关于湖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施加饵料等有机物中的能量 B . 湖泊中的固氮细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固定转变成氨及铵态氮,经过这样的处理和加工,便可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和利用来合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磷脂和核酸等成分 C . 研究湖岸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和调查,然后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D . 人类活动使排入湖泊的磷过量会造成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它们遮光耗氧,将导致水体中全部生物死亡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错误的是(   )
A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要先振荡试管 B . 制作生态缸需要采用透明的材料如玻璃缸,并置于散射光环境中观察 C .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中,设置了相互对照实验 D .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样方法
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时,正确的操作是(  )
A . 可用样方法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 B . 对于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以忽略不计 C .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冷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 . 设计统计表,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B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 C . 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 . 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改变取样时间会影响采集的物种数目 B . 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 C . 用黑光灯诱捕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丰富度统计 D . 群落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中小动物组成一般不相同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下列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同时,还可以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 B .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能直接忽略,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C . 一些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土壤小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D . 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 (1) 生态系统中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统计物种相对数量时,对个体较小、种群数量多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2. (2) 图2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填“等于0”或“不等于0”)。
  3. (3) 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
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避湿的习性采集 B . 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 甲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D . 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位于肇庆市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峰峦叠嶂、泉水叮咚、景色秀丽,被称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56年),主要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存留有“活化石”之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桫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保护桫锣的最好办法是将其移植到植物园 B . 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鼎湖山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 . 鼎湖山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 鼎湖山2008年因冰冻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能恢复原状的原因是具有恢复力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