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知识点题库

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再加一个条件,却不能判断△ABC与△DEF全等的是                    (    ).

A . BC=EF B . AC=DF C . ∠B=∠E D . ∠C=∠F

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 . SAS B . ASA C . AAS D . SSS

把两根钢条A′B、A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工具(卡钳).如图,若测得AB=5厘米,则槽为 厘米

如图,AD是一段斜坡,AB是水平线,现为了测斜坡上一点D的铅直高度(即垂线段DB的长度),小亮在D处立上一竹竿CD,并保证CD=AB,CD⊥AD,然后在竿顶C处垂下一根细绳.(细绳末端挂一重锤,以使细绳与水平线垂直).细绳与斜坡AD交于点E,此时他测得DE=2米,求DB的长度.

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第 块.

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些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  )

A . 第1块 B . 第2块 C . 第3块 D . 第4块
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第  块.

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于点F.

  1. (1) 求证:AN=MB;

  2. (2) 求证:△CEF为等边三角形;

  3. (3) 将△ACM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其它条件不变,在图②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1)题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交x轴于A(﹣1,0)和B(5,0)两点,交y轴于点C,点D是线段OB上一动点,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E,过点E作直线l⊥x轴于H,交抛物线于点M,过点C作CF⊥l于F.

  1. (1) 求抛物线解析式;

  2. (2)

    如图2,当点F恰好在抛物线上时(与点M重合)

    ①求点F的坐标;

    ②求线段OD的长;

    ③试探究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G,使∠EDG=4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3) 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连接CM,若△COD∽△CFM,请直接写出线段OD的长.

如图,红红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她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红红画图的依据是(   )

A . SSS B . SAS C . ASA D . AAS
小明家所在的小区有一个池塘,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侧,池塘西边有一座假山D,在BD的中点C处有一个雕塑,小明从A出发,沿直线AC一直向前经过点C走到点E,并使CE=CA,然后他测量点E到假山D的距离,则DE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1. (1) 你能说明小明这样做的根据吗?
  2. (2) 如果小明未带测量工具,但是知道A和假山、雕塑分别相距200米、120米,你能帮助他确定AB的长度范围吗?
如图所示,A、B 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 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请你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帮他设计一种方案测量出A、B间的距离,写出具体的方案,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如图1,是小明荡秋千的侧面示意图,秋千链长AB=5m(秋千踏板视作一个点),静止时秋千位于铅垂线BC上,此时秋千踏板A到地面的距离为0.5m.

  1. (1) 当摆角为37°时,求秋千踏板A与地面的距离AH;(参考数据:sin37°≈0.6,cos37°≈0.8,tan37°≈0.75)
  2. (2) 如图2,当秋千踏板摆动到点D时,点D到BC的距离DE=4m;当他从D处摆动到D'处时,恰好D'B⊥DB,求点D'到BC的距离.
如图,把两根钢条AB′、BA′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若测得AB=5米,则槽宽为米.

图片_x0020_10002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Q是CD边上的两点,且DP=CQ,过D作DG⊥AP于H,交AC、BC分别于E,G,AP、EQ的延长线相交于R.

  1. (1) 求证:DP=CG;
  2. (2) 判断△PQR的形状,请说明理由.
均雄同学想知道一堵墙上点A的高度(AO⊥OD),但又没有直接测量的工具,于是设计了下面的方案,请你先补全方案,再说明理由.
  1. (1) 第一步:找一根长度大于OA的直杆,使直杆靠在墙上,且顶端与点A重合,记下直杆与地面的夹角二ABO ;

    第二步:使直杆顶端竖直缓慢下滑,直到∠=∠ .标记此时直杆的底端点D;

    第三步:测量的长度,即为点A的高度.

  2. (2) 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中,CACB , ∠ACB=90°,AB=2,点DAB的中点,以点D为圆心作圆心角为90°的扇形DEF , 点C恰在弧EF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如图,ABDCBFEC , 点BFEC在同一条直线上,补充一个条件,能使△ABE≌△DCF的是.(填序号)①AEDF;②AE// DF;③AB// DC;④2∠A=∠D

如图,点 分别在正方形 的边 上, ,已知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则 的面积 (   )

A . 6 B . 12 C . 15 D . 30
如图,要测量水池宽AB , 可从点A出发在地面上画一条线段AC , 使ACAB , 再从点C观测,在BA的延长线上测得一点D , 使∠ACD=∠ACB , 这时量得AD=110m , 则水池宽AB的长度是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