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知识点题库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日本群岛火山地震频繁,是因为地处哪两大板块交界处( )


A .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 .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 .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D .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下列关于三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耀斑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B . 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导致四季的更替现象 C . 今年4月4日(三月初八)是清明节,这天的月相最接近下弦月 D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

    A . 火山和地震 B . 宇宙的起源 C .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 .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 (3) 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B . 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C . 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 . 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六大板块中,唯一不与亚欧板块相接触的是南极洲板块 B . 六大板块中,几乎被海全覆盖的是太平洋板块 C .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西洋的面积随着时间推移将减小 D . 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2015年9月17号,智利西部海岸发生8.3级地震,智利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西部。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本次地震成因是太平洋板块和板块碰撞的结果。
板块相互张裂形成的地形是(     )
A . 海沟、弧岛 B . 裂谷、海洋 C . 海岭、海岸山脉 D . 巨大的褶皱山脉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提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轮廓的可拼性创立的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碰撞和张裂

⑤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⑤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远在继续。下列对宇宙的认识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 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B .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C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D . 霍金提出了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的设想
某班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阅读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地球上共有大板块,图甲实验反映了板块的运动(选填“碰撞”或“张裂”);
  2. (2) 图乙实验反映了板块的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现象(选填“隆起形成山脉”或“形成新的海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 (1) 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 (2) 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了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大板块,板块“漂浮“在上慢慢地移动着。
如图,国家测量队近日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又一次测定了珠峰的高度,这是继1975年和2005年之后我国第三次测量珠峰的高度。之所以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有多方面的原因。

  1. (1) 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2. (2) 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譬如为了测量峰顶积雪的深度,1975年是用木杆插进雪层的方法,而这次采用国产雪深雷达探测仪,它是根据电磁波从发出到碰到峰顶岩石返回所用的,计算出积雪的实际深度。
  2019年9月,荷兰科学家辛斯伯根发现:在欧洲大陆下“藏着”一块1亿多年前的“大阿德里亚”大陆。他是怎么找到这块大陆的呢?原来一些原始的磁细菌在细胞内会产生磁性物质,其磁极指向受地磁场影响,如图所示。磁细菌死后,留下的磁性物质与周围沉积物一起形成岩石。科学家根据地磁信息,就能还原出该岩石在地球上曾经所处的位置。

  1. (1) 从细胞结构看,磁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因此它属于原核生物。
  2. (2) 根据图中地磁场的方向和磁细菌的指向,判断此时磁细菌鞭毛端的磁极是
  3. (3) “大阿德里亚”大陆“藏到”欧洲大陆下面,可证明地壳在不断
地球的形态在持续改变中,图示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热点”喷出岩浆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几种结构在真实地球中实际体积最大的是(   )。
    A . 夏威夷群岛 B . 链状火山岛屿 C . 地壳 D . 太平洋板块
  2. (2) 从链状火山岛屿(4、3、2)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的年龄分布将呈现怎样的特点?
  3. (3) 阅读此题后,谈谈你对大陆漂移学说或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
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1. (1) 甲图中,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笔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通过此模拟实验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海面上归来的船只,桅杆比船身先出现的原因是_
  2. (2) 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上涌,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填“山脉”或“大洋”)的形成。
  3. (3) 如图丙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若将瓶子放到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刚好在A处,则A处的温度是℃,C处的温度比A处(选填“高”或“低”)。利用该温度计就能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有袋类哺乳动物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但现在地球上的有袋类主要生活在大洋洲,这是为什么呢?
  1. (1) 哺乳动物刚起源时,其中一支演化成了有袋类,当时地球上的大陆是一个整体,有袋类遍布世界各地,后来大洋洲与其它大陆因分离开,各地的有袋类开始了各自演化。
  2. (2) 随着其它大陆上更高等的哺乳动物的崛起,有袋类由于母体子宫内没有发育完全的胎盘而使胎儿早产,需在母体的育儿袋里完成后期发育,使其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面被淘汰。有袋类的胚胎发育方式为
  3. (3) 大洋洲由于与其他大陆已经分离,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没有侵入,同时由于大洋洲与其它大陆具有各种相似的,最终大洋洲的有袋类在形态功能上演化出类似于其它大陆的各种类群,如类似狼、猫、兔的袋狼、袋猫、袋兔等。
板使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    )
A . 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 B . 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C . 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 D . 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下列各种用于研究地球的构造,其中有关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实验推断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B . 岩层的弯曲和断裂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C .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支持“海底扩张说”的证据 D . 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