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与凝固现象 知识点题库

牛奶加果汁冻成冰棍,这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叫,这一过程要热.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 汽化和液化 B . 升华和凝华 C . 凝固和凝华 D . 凝固和液化
 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在“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

A . 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 . 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C . 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D . 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冰灾造成巨大的经挤损失. 冰灾造成大量电线、电杆被积冰压断倒塌,其“元凶”主要是冻雨.冻雨是一种过冷水滴,当雨滴与地面、建筑物等物体相碰时会立即(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这一过程要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如图中的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豆腐通过冷冻后变成冻豆腐经历了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填“吸热”或“放热”).

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 . 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凝华现象 D . 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 . 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 . 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 .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要吸热
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人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该物质会由于(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而(填“放”或“吸”)热,从而让人倍感温暖。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普通的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 (1) 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2. (2) 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3. (3) 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4. (4) 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请你分析说明他的判断是否准确。
下列物体之间都能“粘”在一起,其中是由物态变化引起的是(   )
A . 经过挤压的铅块粘在一起 B .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粘住泡沫小球 C . 两块条形磁铁靠近粘在一起 D . 用湿纸巾粘住冷冻室内的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下列有关“蜡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 熔化吸热 B . 凝固放热 C . 凝华放热 D . 升华吸热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 . 湖水结冰 B . 雾气消散 C . 露珠形成 D . 冰雪消融
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是因为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火山爆发时,熔岩喷出地表。岩浆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填“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 .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 .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 .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 . 湖水结冰 B . 雾气消散 C . 露珠形成 D . 冰雪消融
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艺。制作糖画时,先把糖加热至液态,然后用它做原料画成图案,再慢慢冷却变硬。关于制作糖画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熔化 B .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C . 糖加热变软的过程,糖的熔点升高 D . 糖冷却变硬的过程,糖的内能增大
如图所示,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玻璃上,向烧杯中两次加入硝酸铵固体充分搅拌,发现玻璃上的水结冰使烧杯和玻璃粘在一起。

  1. (1) 烧杯里的硝酸铵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图
  2. (2) 该过程中玻璃上水发生物态变化的名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