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知识点题库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 B . 不同的花儿香味不同,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C . 打开汽水瓶盖后有大量气体从汽水中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D . 煤粉比煤块容易燃烧,是因为煤粉的着火点低于煤块的着火点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在开采自燃煤层时,矿工会在煤矿内残留的煤上喷洒一定浓度的阻化剂溶液,抑制煤的自燃,从而达到较好的防火效果.某科研小组针对不同情况下的煤粉进行了相关测试,得到以下数据(活化能指煤粉达到着火温度后到煤粉燃烧所吸收的热量).

项目

无阻化剂

喷洒水

喷洒阻化剂(MgCl2)溶液

着火点(℃)

274.1

274.1

283.8

活化能(KJ)

9.68

9.68

12.58

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喷洒阻化剂溶液能抑制煤自燃的原因作出解释.

“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C . 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 .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
A .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 .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 . 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灭火原理(回答最主要的一条)
  1. (1) 炒菜前锅里的油燃烧用锅盖盖灭
  2. (2) 住宅起火,用高压水龙头向火喷水
按照发生燃烧的条件,回答下列灭火问题:
  1. (1)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熄灭,是破坏了燃烧时的条件.
  2. (2)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熄灭,是破坏了燃烧时的条件.
  3. (3)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道路前的一片树林,是破坏了燃烧时的条件.
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水能灭火 B . 没有与氧气接触 C . 纸不是可燃物 D . 没有达到着火点
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 (1) 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2. (2) 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3. (3) 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
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2NaOH+CO2═Na2CO3+H2O.

 

内容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 (1) 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3. (3) 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 . 如图甲所示,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 由图乙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 .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如图是空气压缩引火仪,先往容器中装入少量硝化棉,缓缓提起活塞,后用力快速向下压活塞,看到底部的硝化棉迅速燃烧。


  1. (1) 该现象说明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 (2) 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里面还有硝化棉,马上按同样的操作重做,却没有看到硝化棉再次燃烧的现象。第二次硝化棉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和改进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Ⅰ:小明同学用一根粗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请分析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 , 此实验说明金属具有性。

    小娟同学在铺有一层纯碱粉末的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稀硫酸,蜡烛火焰熄灭.请写出这个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2. (2) Ⅱ:小亮同学在烧杯A中加入10mL浓氨水;在烧杯B、C中都加入20mL蒸馏水,并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于蒸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的烧杯是 (选填“A”、“B”或者“C”),请你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烧杯中溶液变红的原因
家庭烧烤是目前很多家庭聚会时喜欢的节目。烧烤可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烧烤应该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 B .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 .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从而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 .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 (1) 能燃烧的是(填“a”、“b" 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管内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 (2) 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火的使用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火的肆虐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1. (1) 火灾危害人体安全,除了高温造成的烧伤和烫伤还有窒息与毒害,高温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进入人体发生毒害作用,因此逃离火灾现场时应设法用浸湿的手帕或衣物等捂住口鼻,低姿逃离.
  2. (2) “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 .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 . 发现室内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切不可立即开灯或打开排气扇.
  3. (3) 人在荒野中取火非常重要,请利用干电池和口香糖包装纸来取火,写出具体操作方法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 (1) A实验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
  2. (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在其他操作和步骤均正确的情况下,B操作会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 (3) C实验(填“能”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4. (4) D实验可用于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弹簧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清明野外明火祭扫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加强森林防火巡查能及时发现火情,控制林火,减少损害。小型扑火工具一灭火扫把(见图甲)携带方便,广泛应用于森林中的火星火苗、初级火灾的扑灭。森林初级火灾只燃烧林下植被,燃烧缓慢,温度在400℃左右。灭火扫把有钢铁和橡胶的两种,常见的灭火扫把材料与技术参数见下表。灭火扫把使用方法如下:40-60度斜向火烧地方向里扫打,要一打一拖,不能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扫把重打轻抬,沿火线逐段扑打。请根据表格信息,为本地森林防火巡查队选择合适灭火扫把,说明理由并解释扫把灭火原理。

品名

橡胶灭火扫把

钢铁灭火扫把

手柄

直径2.5cm×长度150cm的木杆

直径2. 5cm×长度150cm 的铁管

拍头

18条55cm×1.6cm阻燃橡胶条组成

28根长55cm×0.15cm的钢丝组成

拍头材料

着火点316℃,需20秒以。上加热时间

熔点1535℃,在空气中炽热发红但不燃烧

净重

0.6kg左右

1.3kg左右

我国每年都会因火灾承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消防员提醒,家中遇到火灾的情况下,有时碳酸饮料的灭火效果往往比普通水的效果更好。原因在于碳酸饮料受热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请写出碳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燃烧的条件,分析碳酸饮料灭火效果更佳的原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 40℃,红磷着火点为 240℃,酒精灯火焰温度为 500℃,请和他们一起思考:

  1. (1) 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 (2) A、C 为白磷,B 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 A 加热一段时间,A、B、C 三处的燃烧情况为 C 先燃烧,B 后燃烧,A 不燃烧,请写出 A 不燃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