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题库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是科技人员用番茄植株和马铃薯嫁接得到的植物体,其地下部分能长出马铃薯,地上部分能结出番茄.请据图回答:

  1. (1) (1)科技人员采用的嫁接技术属于 生殖方式(填“无性”或“有性”),番茄是由花的 发育而来.

  2. (2) 图中A、B、C分别表示植株再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理活动.其中,在白天能够进行的是 (用字母表示).

  3. (3) 农民常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农作物,他们采用通风换气或人工施气肥来提高产量,其目的是 夜间,通过适当降低大鹏内的温度来提高产量,其原理是 ,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 人和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B .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C . 化石燃料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 .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在盛有干种子的瓶中加适量水,过一段时间后种子的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作用增强。

  2. (2) 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种子的作用会减弱,幼苗的作用也会逐渐减弱,原因是

  3. (3)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该种子和幼苗的关系是:

科学探究小组做了四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A,B,C,D.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池塘水(pH=7)、一定量的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如图所示).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对四个生态瓶进行了一个星期观察,发现瓶内的生物生存状态良好.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 (1) 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2. (2) 在生态瓶中,水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 (3) 持续光照8小时后,瓶内液体pH最接近7的生态瓶是.(填字母标号)

  4. (4) 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标号)

  5. (5) 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水草、鱼、螺狮、虾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生态瓶内的虾存活时间最短,你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

  1. (1) 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

  2. (2) 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 5℃和30℃。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移动(填“上”或“下”)。

如图甲所示为光照强度的变化与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乙图表示温度变化与某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丙图表示森林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光合作用的速率是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制造有机物的量,因为有机物的量测定不方便,通常用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请回答:

  1. (1) 甲图中曲线上B点代表的含义为
  2. (2) 由书图分析可知,该植物体在其他环境因素适宜时,体内有机物积累的速率要达到最大时对温度的要求应该是
  3. (3) 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小科用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A、B两组实验:


A组实验: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A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灯源与容器的距离/cm

10

20

30

光照强度/lx

435

375

280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10

5

1

B组实验: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编号

1号

2号

3号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0

3

9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 (1) 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并上浮,请你推测此气体为
  2. (2) 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目之间的关系,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强度越强,  。
  3. (3) 表二中1号内无叶片上浮,其原因是1号中,草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 (4) 据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温室大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
大豆在我国各地区广泛种植。图甲是大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大豆种子萌发后的示意图,图丙为大豆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与子叶干重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甲图中结构A由发育而来:
  2. (2) 图乙中的e是由图甲中的[]发育来的;
  3. (3) 分析丙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中减少的有机物可能的去向是      (填字母)。
    A . 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 B . 部分转化成胚根、胚芽中的有机物 C . 全部被呼吸作用消耗;
  4. (4) 丙图中,120小时后萌发种子干重不再持续下降的原因是
我们可以利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等。
  3. (3) 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二,ab段曲线说明
  4. (4)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同样会使空气变污浊。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原因是
在同一天时间里,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取其质量,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其中错误是(    )

A . 叶圆片y比叶圆片x重 B . x-y可代表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加量 C . y-z可代表从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D . 假使全天温度保持不变,则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个叶圆片制造的有机物为z-x
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据下图分析

  1. (1) 甲图中,OS段的限制因素是;B点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2. (2) 根据乙图,该植物在25℃、10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mg。
  3. (3) 如果在阴雨天气,温室内光照强度小于5千勒克斯,请据乙图判断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助于提高光合产量?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暗处理一昼夜”,是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作用。
  2. (2) 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不变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图甲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小科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

  1. (1) 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甲曲线中X点将向(填“上”或“下”)移动;
  2. (2) 利用图乙装置来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利用这套装置可以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观察来判断光合作用速率。
  3. (3) 丙图中的坐标曲线图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代表温度,那么B点对应的横坐标值为
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 . 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 . 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上来的 D . 氮肥可以促进其根系发育、花芽分化
小明将装有植物的密闭装置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夏季晴朗的室外测定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1. (1) 图中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点是(填字母)。
  2. (2) 从氧浓度的角度考虑,一天中时左右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最佳时间。
我国北方由于冬季气温低,需借助温室大棚才能种植蔬菜。普通温室大棚,需消耗大量煤来维持蔬菜种植所需的温度。某科研团队设计出一种不耗煤且能促进蔬菜高产的“节能日光温室”(如图),适合冬季在我国北方不同纬度地区使用。其结构特点如下:

①温室前部采用固定的透光棚膜.

②不同纬度的温室,其“前屋面角度”不同。

③温室后墙装有塑料管,管内循环流动着大量的水。

④温室顶部具有特殊材料制成的保暖卷帘,白天收起,夜晚展开覆盖在透光棚膜表面。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寒冷冬季北方不同纬度地区,使用“节能日光温室”既节能又能促进蔬菜高产作出解释。

五一节小金与家人一起采摘草莓。小金发现种植草莓的大棚内,每隔一定距离贴地位置有一个释放CO2的装置,且大棚内温度明显高于棚外,他联想到有关知识进行了分析,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释放CO2的装置贴地放置,利于草莓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 B . 大棚内CO2浓度较高,可增强大棚的保温作用 C . 适当增加棚内CO2的浓度,可促进草莓的生长 D . 大棚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只有CO2一种
下列甲、乙、丙、丁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甲图若B点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 B . 乙图曲线表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则在CD段过程中胰岛素分泌会增加 C . 内图曲线表示人体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 D . 丁图曲线表示某温室大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d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某班级兴趣小组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组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24小时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 (1) 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不透光的,目的是
  2. (2) 根据图2可知,乙组氧气浓度下降速度先快后慢,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速度先快后慢,原因是
  3. (3) 该兴趣小组欲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在什么温度下最强”,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5套与乙组完全相同的装置,放入不透光且密闭的恒温箱中,分别调节温度为15℃、20℃、25℃、30℃、35℃,测得4小时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量,发现25℃时增加量最大,由此小组同学得出25℃时,植物呼吸作用最强。请分析该结论是否准确,若准确请说明理由;若不准确,对实验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