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裂变与核聚变 知识点题库

2014年5月7日,南京某公司在探伤作业中意外丢失黄豆大小的放射源铱-192,三天后被追回。铱-192发出的物质能穿透三十多毫米厚的钢板,这一性质可用于金属内部探伤。结合图示可推知,铱-192最有可能发出的是(       )

A . 可见光 B . α射线 C . β射线 D . γ射线
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       。

(1)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的是   反应。运用这个原理制造的是  。

(2)聚变: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聚变又叫   反应。      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

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 或聚变时所释放的能量。

关于核能的获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核反应堆是原子核裂变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核能的装置 B . 当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裂变和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C . 核电站是使核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 . 在核电站的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核裂变
太阳能属于 (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太阳能是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能量.

 太阳能属于 次能源(选填“一”或“二”).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核裂变和核 .

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  )

A . 热交换器 B . 汽轮发电机 C . 核反应堆 D . 冷凝器
日、地、月是人类最熟悉的三个星球,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能量的释放是由于核裂变 B . 地球上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C .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幔运动的表现形式 D . 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相是新月或满月
电影《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影片中涉及到许多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以下观点正确(   )
A . 在太阳内部,发生核裂变产生光和热 B . 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燃气推动地球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 关闭地球发动机后地球仍能向前运动,这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 . 开启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前进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目前人类已经大规模应用核聚变的方式发电 B .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但可以转化或转移 C . a射线是带负电的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流 D . 地球上90%能量来自太阳内部氢原子核的裂变
  2020年4月2日,中科院的“人造太阳”EAST实现1亿度运行近10秒,为目前世界最长,其原理如下图。

  1. (1) “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
  2. (2) “人造太阳”实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的是:(可多选)。

现在各国科研人员都在致力于一些新型材料的研究。
  1. (1) 英国科研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喷出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能达到灭火目标的原理是
  2. (2) 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自然界发现铀,金属铀和二氧化铀按要求制成一定尺寸和形状的燃料棒或燃料块,就可以投入核反应堆使用,此反应堆获得核能的途径是。(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
如图表示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产生氪核和钡核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模型表示的是核聚变 B . 该反应产生的中子可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形成链式反应 C . 该反应不会产生放射性物质 D . 不能用该反应获得能量的方式来发电
由中、美、日等7国科学家共同参与建造的“ 人造太阳”装置预计于2025年建成运行。其发光发热原理与太阳相似,利用轻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未来依托该装置可建立核电站,把核能最终转化为能。
2020年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这意味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走向了世界前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新一代“人造太阳”的原理与氢弹的原理相同 B . 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发电的 C . 任何原子内部都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获得核能 D . 超高温是核聚变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
常见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1. (1) α射线:一束在电场中偏向极板的射线,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2. (2) β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高速运动的,具有很强的贯穿本领。
  3. (3) 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穿透本领最。主要应用:可用来检测钢板或纸张的厚度,金属内部的砂眼及裂缝;可用来检查和医治恶性肿瘤,照射种子使种子变异,培育优良品种;可用该射线做手术——
下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 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选填序号)。

核能是在转变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是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采集了1731克月壤(其中约900克取自月表)。月壤中含有的“氦-3”(He-3)被科学家们称为“完美能源”,据科学家估算10吨“氦-3”就能满足我国一年所需的能源需求。

  1. (1) 使用“氦-3”作为能源,需通过(选填“轻核聚变”或“重核裂变”)释放其内部的核能。
  2. (2) 采集器把这900克月表的月壤放入距月表1米高的收集器中,采集器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已知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
  3. (3) 在返回过程中,“嫦娥五号”上升器发动机以向上3000牛的力工作6分钟,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离月球表面高度约为15千米的预定环月轨道。则“嫦娥五号”上升器发动机的功率至少多大?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机组,安全等级高。该机组利用核能的途径可以用图(选填“甲” 或“乙”)表示,这个过程(选填 “属于”或“不属于”)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