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三态变化 知识点题库

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 . 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B . 夏天,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C . 寒冬季节,户外的雪人变小 D .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
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热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蒸气的温度一定高于100℃ B . 气温低于0℃时,空气中就没有水蒸气 C . 100℃的水比100℃的水蒸气温度低些 D . 水可以在90℃沸腾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 . 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 C . 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 D . 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水球,但是其中的淡水资源只占3%,我国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海洋、江河、湖泊的水在不断的通过 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随气流上升到高空,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就会发生 或 ,形成雨、雪、冰雹等降落回地表,完成大气水循环.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冬天,教室窗玻璃的外表面会出现很多的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香满衣”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吸热凝华形成的 D . 利用冰熔化吸热来冷藏食物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下方,这样冷藏的效果好
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当水的温度从8℃降低至2℃的过程中水的密度(  )

A . 先变小后变大 B . 保持不变 C . 一直变大 D . 先变大后变小
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4×1018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1.32×1018吨.由于盐份的问题,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直接作为水源来利用.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天上.海水在阳光下蒸发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云被风吹到陆地的上空,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水滴和冰晶降落到大地上.如此,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湿地才得以形成.它们是陆地生命的淡水源.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也会因日晒而减少,或通过江河流回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很紧缺的.图1是我国节水标志,图2是每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

请你认真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海水  (填“能”、“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间接作为水源来利用.

  2. (2) 海水在阳光下  变成水蒸气,把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们共同形成了云.

  3. (3) 请你就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 (1) 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至沸腾,(切勿碰翻烧杯,小心烫伤),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如图中的 (a或b);

  2. (2) 观察从烧瓶口冒出时生成的白雾,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水滴,小水滴是由烧瓶喷出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同时握金属盘手的感觉是  ,说明了

  3. (3) 短时间内要在金属盘的底部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方法

  4. (4) 某同学在观察烧瓶中的水沸腾时,从瓶口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瓶口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为什么?  瓶口温度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选填“吸”或“放”)热,从而使菜窖里的温度不致太低.
为了缓解某些地方的旱情,有关部门实施了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急剧下降高空的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冰粒遇到暖气流熔化为雨滴.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该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和Z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降水 B . X是蒸腾,Y是径流,Z是降水 C . X是水汽输送,Y是蒸发,Z是凝固 D . 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凝结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①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②或凝成小冰晶  , 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③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①   、②   、③   .

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 . 气、固、液 B . 气、液、固 C . 固、液、气 D . 液、固、气
对下列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 .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 .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D .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如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

  1. (1) 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
  2. (2) 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
  3. (3) 上述发电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形成过程属于吸热现象的是(   )
A . 青草上的露珠 B . 烧开水时的锅盖上的水珠 C . 寒冬学生哈出的“白气” D . 冰块上滴落的水珠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属于吸热现象的是(  )
A . 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B .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 .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D .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这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热 B . 夏天站在湖边会感到凉快是因为湖水蒸发吸热 C . 深秋,我们会在树叶上看见霜,这属于凝固现象 D . 寒冬的早晨,戴眼镜的同学走进教室,镜片会模糊不清,这属于液化现象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液化 B .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升华 C .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液化 D .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用扇子扇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一直下降 C . 冰棍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 . 洗澡间的镜子上有水雾过一段时间又没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