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 知识点题库

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飞行,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那么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见到日出的次数可能为()

A . 16 B . 1 C . 2.7 D . 0.38
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 C .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D . 香气扑鼻可以作为分子运动的证据
下列各项排列中,按尺度的数量级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 . 原子核、分子、地球、银河系 B . 分子、电子、地球、太阳系 C . 分子、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 D . 分子、原子核、地球、银河系
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古至今,直至永远,太阳是何等辛苦.何止是太阳,我们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不也是围绕我们地球团团转吗?据此,公元2世纪,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星围绕地球转动,教会还认为这是上帝为了地球上的人类而特意创造的.请问:

  1. (1) 日出日落现象是否因太阳绕地球运转而产生?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 (2) 1543年,哥白尼提出一个与上述不同的学说,叫什么?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 ,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在“原始火球”里, 和 都高得无法想象,这时物质的状态极不稳定,终于使原始火球发生爆炸,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 ,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等.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B . 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 C . 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 . 炭笔画出的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 .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 .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 . 在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 D .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彗星,它是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705年首先指出,1531年、1607年和1682年观测记录到的彗星实际上是同一颗彗星,并预言这颗彗星在1758年会再次出现,结果真如他所料.现在知道,每隔76年左右,哈雷彗星就回归前来访问一次,届时,地球上的人们可以一睹它的芳容,我国对哈雷6的观测记录,始见于《春秋》,记载着“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163年),秋七月,有星孛(彗星的古代名称)于北斗”.据考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观测的可靠记录,从春秋战国到清末的二千多年间,我国共保存有31次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1986年4月,哈雷彗星回归时,我国的天文学家也对它进行了成功的观测,取得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如图2所示)

  1. (1) 彗星由 、 和 组成.

  2. (2) 哈雷彗星回归的周期为  年,下次哈雷彗星回归将在  年.

  3. (3) 最早有文字记录哈雷彗星的国家是 ,我国历史考古学家利用当时有关哈雷彗星的记载成功地完成了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你能说出其中的原理吗? 

阅读《探索微观世界》回答问题.

探索微观世界

世上万物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组成的,科学家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是从电子的发现开始的.

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找到一种比氢原子还要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推断这种带负电的微小粒子是组成各种物质的原子中的一种粒子,人们后来把它叫作电子.电子的发现打破了自古以来认为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观,开启了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大门,汤姆孙也因此获得了190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孙发现电子,在客观上是由于高真空技术的发展,在主观上与他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勇于承认原子的可分性有重大关系.人们从电子发现的历史认识到:发现的最大困难之一,在于摆脱一些传统观念.

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因此那另外一些物质一定带有正电荷.那么,原子中带正电荷的那些物质是怎样的呢?在汤姆孙发现电子之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的问题,科学界出现了许多见解,其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汤姆孙本人提出的一种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而电子则嵌在其中,这就是著名的“枣糕模型”.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学生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观察到了散射现象,但用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无法解释,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1919 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带正电的质子.1932 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发现了不带电的中子.由此确定了原子核就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那么质子、中子这些粒子是否也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呢?1964 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质子、中子等是由夸克组成的.夸克是否还可以再分?科学家们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并没有停止.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原子到夸克,各种微观粒子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为原子、原子核、、夸克.
  2.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A . 科学家们研究微观世界通常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的猜想,收集证据证实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B .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可再分,电子所带负电荷数与质子所带正电荷数相等,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C .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 D . 汤姆孙发现质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3. (3) 请根据文中对汤姆孙“枣糕模型”的描述,画出该原子模型的示意图.
太阳系中属于行星的是(   )
A . 太阳 B . 地球 C . 月亮 D . 冥王星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B . 卢瑟福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 .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D .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处在相对的运动中
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人类对它们的探索永无止境。太阳是一个由炽热(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组成的球体,每天东升西落,温暖着地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其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即月坑。
下列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光子是有质量的粒子 B . 物体间存在万有引力 C . 所有的行星和恒星都是宇宙大爆炸后慢慢形成的 D . 在太阳的核心,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如图所示,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不正确(   )

A . 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B . 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会走向“死亡” C . 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D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地球  太阳系”一节后,整理的知识结构如图所示。在有下划线的四项内容中,归类不正确的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宇宙是一个有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选填“行星”或“恒星”),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这说明宇宙在(填“膨胀”或“减小”)。
按照物体的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 . 地球、太阳系、宇宙、银河系 B . 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C .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D . 银河系、宇宙、太阳系、地球
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扩张学说,物理课本上用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做演示实验,该实验将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这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图片_x0020_100010

天问一号在距火星约220万千米处传回首幅火星图像,火星属于(  )
A . 行星 B . 恒星 C . 卫星 D . 彗星
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 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C .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 D .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