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 . 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 . 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 . 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 .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依据右图实验探究分析,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②炒菜时油锅起火,应采取灭火的措施是 。 

A.向油锅泼水B.赶快跑开
C.用扇子向油锅扇风D.用锅盖盖紧油锅

(2)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1                                                 图2                                      图3
 表示氯原子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
②图2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 。
③图3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 ,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 (填“酸性”或“碱性”)。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发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请回答:


  1. (1) 同学们对图1装置进行改进,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改进后的装置优点是 , 不足是

  2. (2)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3. (3) 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实验现象为:实验结束后,图2装置保持原样.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1. (1)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

    因是①;②

    [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2. (2) 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3. (3)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

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 (1) 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提高温度外,主要还起到的作用。

  2. (2) 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从而再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 (3) 如图3所示,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实验初始阶段发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由此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4. (4) 如果白磷和红磷靠近些,白磷先起火,红磷会随后着火,这是因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1. (1) 通过下列         实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2. (2) 通过实验③与实验④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与接触.
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
  1. (1) 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2. (2) 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不同气体中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在臭氧中

    实验现象

    红热

    剧烈燃烧

    非常剧烈地燃烧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木炭在臭氧(O3)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根据表中信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1. (1) 下图1装置是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图2是某小组的改进装置,这样改进的优点是;改进试验中试管中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 (2)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如下图)灭火时,手一定要握在钢瓶的木柄上,以免冻伤。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

为了探究燃烧条件,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1. (1) 与课本实验装置图相比,下图实验改进的优点是

  2. (2) 下图中实验验证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3. (3) 要使图中试管中的红磷燃烧的操作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 . 将木柴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C . 炒菜时油锅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浇灭 D . 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收集O2 C . 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D . 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1. (1) 探究一:蜡烛熄灭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 a.铜线圈隔离了可燃物:

    b.铜线圈隔绝了空气;

    c.铜线圈吸热,降温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讨论与交流:经观察分析同学们否定了猜想a和b,理由是

    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铜圈加热后

    猜想c正确

  2. (2) 探究二:经过多次上述实验,大家发现铜丝表面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炭黑;②; ③炭黑和氧化铜。

    讨论交流:铜丝表面产生炭黑的原因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许黑色固体至试管中,

    猜想③正确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 . 由图1可知,火柴头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 由图2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 灭火 D .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其中A、C中充满氮气,B、D中充满氧气(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图片_x0020_1740153560

  1. (1) 设计B、D的目的是
  2. (2) 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3. (3) 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 .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B .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 .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D . 探究燃烧条件
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探究温度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实验设计

A . A   B . B   C . C   D . D
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1. (1) 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1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步骤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步骤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步骤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对比步骤Ⅱ和步骤Ⅲ,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2. (2)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燃料燃烧产生热量,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2所示。

    ①研究表明CO2能导致效应,SO2易形成酸雨。

    ②各级政府推广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图2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

    ③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使用天然气的家庭报警器安装位置如图3中(选填“A”或“B”)所示。

    ④为了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比如(填序号)。

    A 太阳能B 地热能C 潮汐能D 煤和石油

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根据下图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 (1) 实验1中,最终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 ,原因可能是
  2. (2) 实验2中气球的作用是。该实验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由上述实验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填序号)。

    ①物质总质量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3. (3) 实验3中通入氧气,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的使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初中化学教材中曾多次出现与燃烧有关的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复习时通过对其进行归纳梳理,完成了对燃烧这一化学变化的进阶式学习。

  1. (1) 图1中利用红磷燃烧完成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该实验中红磷燃烧时的现象为;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2. (2)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通过对比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认识到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铁丝在空气中只能保持红热,如图2在氧气中却可以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图3为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为
  4. (4)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控制可以使我们做到“取火有方,驭火有术”。2021年8月8日东京奥运会圣火在新国立竞技场上空缓缓熄灭,标志着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闭幕,试分析圣火熄灭过程中用到的灭火原理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C、探究燃烧的条件

D、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1. (1) A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写一点)。
  2. (2) B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
  3. (3) C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4. (4) D实验中,加网罩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