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 . 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区分O2、H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 . 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下列实验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氧气,应先检查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B . 稀释浓硫酸,应先在烧杯中加水,再倒入浓硫酸 C .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涂碳酸氢钠溶液,再用大量水冲洗 D . 点燃氢气,应先验纯,再点燃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3. (3)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D中,看到出现气泡,但一直没有出现浑浊,其可能原因是

  4. (4) 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应选择的装置是,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

氢气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物质,下列关于氢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用氢气充灌探空气球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最小 B .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 C . 点燃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D . 氢气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 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 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 化学反应中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
H2和CO具有相同性质的一组选项为(   )

①都是化合物  ②都有剧毒  ③都难溶于水

④都有可燃性  ⑤都有还原性⑥燃烧后产物相同.

A . ③④⑤ B . ④⑤⑥   C . ①④⑤ D . ②④⑤⑥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证明某锌粒样品中混有碳酸钠杂质(忽略其他杂质),并检验氢气具有还原性,设计出如下的实验装置图:(注:图中溶液均为足量)

请按要求填写:

  1. (1) 写出装置①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装置③利用了浓硫酸的性.
  3. (3) 若观察到装置②中(填实验现象,下同),可证明样品含有碳酸钠;
  4. (4) 若观察到装置④中,可证明氢气具有还原性.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C . 硫酸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 D . 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紫红色的铜,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
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 .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 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气——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D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C .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D .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①和② B . ②和③ C . ①和③ D . ①②③
如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生成水的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不同种反应类型生成水,则物质X、Y不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图片_x0020_1033465542

A . H2、O2 B . H2CO3、H2SO4 C . CH4、CO2 D . CuO、Fe2O3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焦炭具有氧化性—冶金工业              

B.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021年6月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火箭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 液氢和液氧反应吸收热量 B . 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C . 液氢贮存、运输都容易 D . 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距不变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蜡烛、氢气燃烧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回答:

  1. (1) 图1实验,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材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秒后取出,根据图中现象说明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是往环境中(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2. (2) 图2实验,点燃纯净的氢气(如图甲),观察到的现象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图乙实验点燃氢气后,开始时安静燃烧随即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氢气的燃烧与爆炸的反应原理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3. (3) 图3实验,如图甲,都能观察到,再如图乙会发现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为,根据此现象推测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与反应物的有关。
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开幕。北京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1. (1) 届时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转为“冰立方”,20天内即可完成“水一冰”场地转换。请从微粒视角分析此转化
  2. (2) 为实现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将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产的绿电输入北京,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100%绿电供应。北京冬奥会境内接力火炬将全部应用氢燃料。

    ①请写出火炬接力时,奥运圣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绿电与使用燃煤发电相比,其优点是什么:;(答一条即可)

  3. (3) 以玉米、薯类及秸秆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生产的可降解餐具,将代替塑料制品为冬奥会提供相关服务。玉米、薯类不仅可用于做餐具,而且发酵可制得乙醇,从物质的分类来看,乙醇属于(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北京作为双奥之城不断向世界展示绿色奥运理念。
  1. (1) 冬奥火炬“飞扬”采用氢气做燃料。

    ①冬奥火炬燃烧时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

    ②将氢气存储在高压燃料罐中,分子间间隔变(选填“大”或“小”)。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③冬奥火炬外壳制作需先“织”好碳纤维外壳“骨架”,然后向里注入特殊树脂,固化成型,再经过打磨、喷漆、镭雕等环节制成。火炬的外壳材料属于材料(填“金属”或“复合”)。

  2. (2) 本次冬奥会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此措施减少的碳排放总量相当于种植超过120万棵树。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3. (3) 奥运选手参加开幕式均需佩戴口罩,以阻挡飞沫、病毒等物质,此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2022年4月16日,神州十三号顺利完成既定任务重返地球,标志着中国航天又一伟大进步。
  1. (1) 运送核心舱的火箭使用的是液氧、液氢和煤油(含C11H24等)作推进剂。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填微粒名称);氢气是公认最清洁的燃料,其具有的突出优点是
  2. (2) “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将一片泡腾片放入一悬浮的水球中,只见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冒泡,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色彩斑端的“气泡球”。泡腾片中的维生素C(C6H8O6)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维生素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航天员如果短时间生活在太空舱,可依靠从地球携带的氧气瓶提供氧气,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微观解释为;长期在太空生活,所需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的方式产生,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据报道,“神十三”航天员返回地球的第一餐有馒头、面条、土豆丝、醋溜白菜、西红柿等。以上食物中除了水分和矿物质,主要含有的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有(写出两种)。
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的“遥五运载火箭”,使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不属于氢能的优势是(   )
A . 相同质量的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是汽油的三倍 B . 氢气的燃烧速度是汽油的十倍以上 C . 制氢气的原料丰富,比如各类活泼金属与酸 D . 氢气燃烧后生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