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实验 知识点题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下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 都是化合反应 B . 生成物都是固体 C . 都是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D . 以上反应均有热量放出
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

A . 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 B . 尽量往楼顶跑 C . 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 D . 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
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请预测下列实验不可能成功的是(  )


A . 用铁钉等材料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 .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来防止煤气中毒 C . 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 D . 将一只冷碟子放在烛火上方获得炭黑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①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②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 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 .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D . 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

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Ⅱ中能够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熏黑

④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

⑤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的缘故

⑥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小明和小芳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

  1. (1) 通过图1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并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

    (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体是水.)

  2. (2)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他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2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①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放入捆在电烙铁下面贴片的凹槽内.

    ②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入钟罩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③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通电前钟罩内含有,产生白烟的化学反应表达式是

    【得出结论】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

  3. (3) 【交流与反思】小明和小芳分析了上述实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的观点是(填“能”或“否”),理由是

小秋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 (1)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 (2) 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 (3) 再将一支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4. (4) 小蓓同学进一步对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产生了兴趣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小雁同学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C . 这一现象证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很低 D .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焰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①实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 ②实验:用木炭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 . ③实验: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D . ④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甲、乙两个小组分别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装置如图),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

  1. (1) 根据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可得出蜡烛的燃烧产物有
  2. (2) (提出问题)乙组实验中出现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进行猜想)根据颜色和状态,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

    (实验探究)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设计了下表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 a 中,缓缓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

    黑色固体燃烧,发出 光,

    试管 b 中溶液变浑浊

    方案二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 a 中,缓缓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试管 b 中溶液变浑浊

  3. (3) (实验结论)试管 b 中溶液变浑浊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由此证明猜想正确.
  4. (4) (交流反思)

    通过以上实验推测,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写元素符号).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

  2. (2) 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填“a”、“b”或“c”).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 (3) 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
    A .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 (4) 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如图是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

图片_x0020_100017

实验A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

实验B:点燃蜡烛洗后在火焰土方罩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

实验C: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请回答:

  1. (1) 蜡烛的三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
  2. (2) 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有产生。
  3. (3)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的现象是;证明有生成。
  4. (4)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则白烟是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片_x0020_1765261487

  1. (1) 设计图1所示实验,靠近三通管(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先熄灭,理由是
  2. (2) 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

    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

    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褪色(提示: 能使蘸有酚酞和石灰水的滤纸条褪色),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填“高”或“低”)。

  3. (3) 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一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填“合理”或“不合理”)
  4. (4) 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根据曲线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
  5. (5) 综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 . 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C . 图2装置的实验,可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氡、碳、氧三种元素 D . 图3实验中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形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片_x0020_1076192676

  1. (1) 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 (2) 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 )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 (3) 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推测硫沸点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 “<”或“=”)。由此可知,气态物质燃烧一般有火焰,但木材燃烧也出现了火焰,原因是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方案

图片_x0020_100009

图片_x0020_100010

图片_x0020_100011

图片_x0020_100012

结论

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较空气中多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互相转化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关于蜡烛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密度小 B .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说明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C . 参加反应的蜡烛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不相等,说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 吹灭蜡烛后的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曲线①是二氧化碳变化,曲线②是氧气变化 B . 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C . 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D . 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