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时间。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他牺牲于哪一场战争中?

材料三:如图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的中国社会状况?

近代中国由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形式上独立,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马关条约》
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下列条约中,规定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某学习小组探究近现代中国外交地位的变迁。请你参加下列活动:

【搜集资料】

A.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B.各国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C.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政策。

E.

2001年,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

【整理资料】

  1. (1) 上述材料中,与主题不符的是哪一项?

  2. (2) 请你仿照表中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材料字母代号

    背景

    影响

    A

    B

    C

    则成为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

    E

    中国举办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外交活动

  3. (3) 【历史感悟】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不同,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代西方列强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都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与此相关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瑷珲条约》 D . 《辛丑条约》
从1840年至1919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阅读后请回答:

  1. (1) 清朝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
  2. (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赔款最多的条约又是什么?
  3. (3) 中国近代史不仅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抗争史。请问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是谁?中国人民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又是什么事件?
  4. (4) 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侵略和清朝统治者的日益腐朽,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为改变中国的命运,请你提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救国方案。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
A . 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B . 三民主义、民国、孙中山、共和 C . 新文化、北洋军阀 D . 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语,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 . 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 . 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 . 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 .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这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条约是指(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在这种权利下,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表明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是一座饱经历史沧桑的文化名城,既烙下了中国近代屈辱的标志,也谱写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英勇篇章。

材料一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 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 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 “联军侵清朝,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材料三  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响彻云霄。

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中雨果强烈谴责的“两个强盗”的暴行是什么?发生这次战争时中国正经历着哪一场农民起义?与1840年—1842年的那场战争相比,这次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
  2. (2) 材料二反映的“北京二度被占领”与哪两次战争有关?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映了这次运动的性质是?列举这次爱国运动中的斗争方式?
近代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规定各国派遣军队保护北京使馆,永远禁止国人参加带有排外性质的任何组织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平自2012年11月以来,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战略。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材料二:《复兴之路》第四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三: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 (1) 使近代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2) 文中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 “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3. (3) 1921年发生了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4. (4)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中国实现独立自主、中华民族真正有尊严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5. (5) 结合材料二说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6. (6) 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与中共历史上哪次会议有关?从此我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 . 三处 B . 四处 C . 五处 D . 两处
历史漫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漫画反映的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 . 《 南京条约 》 B . 《 辛丑条约) C . 《 马关条约 》 D . 《北京条约》
学完中国近代历史后,小明同学构建了如图知识结构示意图,反映的主题应该是(    )

A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 .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列强的入侵与中华民族的抗争 D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道先后期以来。请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欺顿下领导过多次民数,这是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材料观点的是(    )
A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 .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