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 知识点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定都:南京
3、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4、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5、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选举产生参议员。
6、公历与中华民国纪年的换算
1911年+民国( )年=公元( )年、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新政开始: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窃取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进步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 知识点题库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今天南京古城墙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       ③中共“七大”的召开       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民国时期。
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是(    )
A . 孙中山 B . 李大钊 C . 毛.泽东 D . 陈独秀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服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请回答:

  1. (1) 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官职名称。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哪一历史事件终结了中国封建帝制?革命党人又是通过颁布哪一法律文件,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 (4) 纵观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
A . B . C . D .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五: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 (2) 材料二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的主张。
  4. (4) 材料四中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5. (5) 根据材料五中人物的经历,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们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6. (6)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都

南京

B.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C.

国旗

五星红旗

D.

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并行民国纪年法

A . A B . B C . C D . D
如图5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张银元发行于公元(    )

A . 1928年 B . 1929年 C . 1930年 D . 1932年
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一段“画外音”,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不适合(    )
A . 颁布的时间是1913年3月 B . 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 . 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 . 最终被袁世凯废除
孙中山名义上是领导人,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他们几乎一直无视名义上统治这个国家的民国政府。相反,他们把中国拖进了野蛮的无政府状态中。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材料中“野蛮的无政府状态”不包括(    )
A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 D . 制造“宋案”
“概自晚清失政,国命阽危,我国民念竞存之孔艰,痛沦胥之无日,共倡义举,爱建共和,统一需人,乃推袁人。”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关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海战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时期

代表人物(群体)

重大事件

张之洞

建立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辛亥革命

革命党人

北伐战争

攻占汀泗桥、贺胜桥。式昌

抗日战争

中国军队

材料二“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辨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さ四か只内

——摘编自《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材料三  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8周年之际,面对国内军割据的现实,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草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摘编自张晨怡《教科书里没有的民国史》

  1. (1) 材料一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武汉近代史"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请你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成果。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不得摘抄原文)
  3. (3) 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综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 国民党内力量涣散 B . 列强武装干涉 C . 国民党力量弱小 D . 革命脱离人民群众
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这里”是指(   )
A . 武汉 B . 上海 C . 沈阳 D . 南京
下图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    )

A . 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 B . 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 C . 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 D . 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
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肖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
A . 同盟会成立 B . 武昌起义成功 C . 中华民国建立 D . 宣统帝下诏退位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以上挽联是为谁而写的?(    )
A . 康有为 B . 梁启超 C . 陈独秀 D . 孙中山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 (1)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 (2)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秋瑾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3. (3) 1912年,袁世凯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4. (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5. (5) 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统领戈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道:“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 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文中的“民国六年”是:( )
A . 1915年 B . 1916 年 C . 1917 年 D . 1918 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 . 《中华民国约法》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资政新篇》 D . 《革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