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 知识点题库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 . 博古 B . 陈独秀 C . 毛.泽东 D .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                                       ②                     ③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①② D . ②③①
红军的三大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胜利会师,这三支部队是(   )

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二方面军③红四方面军④红二、六军团⑤红十二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④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

A . 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 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 . 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 . 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英雄的红军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创造人间奇迹。回顾那段历史,如果我们以中华民国纪年法推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哪一年应是(  )

A . 中华民国25年 B . 中华民国26年 C . 中华民国36年 D . 中华民国80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 (2) 诗中的“远征”是从哪一年月开始到哪一年月结束?

  3. (3) 诗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4. (4) 这次远征中的哪次军事行动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的军事思想?

  5. (5) 红军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

某电视台将摄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宣传片,栏目组要实地拍摄反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场景,应到(  )

A . 遵义 B . 吴起镇 C . 会宁 D . 延安
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

A . 瑞金遵义过草地泸定桥 B . 瑞金金沙江遵义吴起镇 C . 瑞金遵义爬雪山吴起镇 D . 瑞金吴起镇赤水河遵义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围剿   ③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④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③①④
长征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

A . 巧渡金沙江 B . 四渡赤水 C . 强渡大渡河 D . 飞夺泸定桥
(屈辱与探索)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开始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兴办近代企业,还创立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它开设了英文、法文、天文、算学、化学、物理等课程,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学校。

材料三: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落后中国的国门,中国的屈辱历史开始了。为改变中华民族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以及他们的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材料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讲话指出:“90年来,党所做的三件大事,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出。”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如何理解这场战争“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 (2) 材料二中的运动指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所说的一批批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开始了不懈探索。请问在20世纪初他们在哪些层面进行探索?

  4. (4) 材料四中所说的“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请你举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例子来说明。

  5. (5) 请谈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中国该如何应对?

下列哪一词语能形象地概括遵义会议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    )

A . 开天辟地 B . 焕然一新 C . 生死攸关 D . 光明前途
2017年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回顾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材料二:胡J涛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材料三: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材料四: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1. (1) 根据材料,判断这次“大会”是指的是中共的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什么地方?中国共.产.党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始哪一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索?
  4. (4) 根据材料四中判断“战略转移”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战略转移”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唐德刚认为蒋中正利用中共此次行军借机“削藩裁军”。当时西南地区贵州、云南、四川都是地方军阀割据,湖南也不是嫡系,蒋借追缴红军,把中央军的势力深入到地方。此次行军是指(   )
A . 南昌起义后陈毅率军南下 B . 毛.泽东向井冈山进军 C . 红军长征 D . 解放军转战陕北
甘肃会宁“会师塔”是比较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是因为它见证了(    )
A .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 人民军队的诞生 C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 . 红军长征的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习.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习.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习.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据材料一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 (3) 材料三提到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的光明道路作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作于1927年的词

材料二:《决议》认为,红军的一切军事行动,必须接受党的政治领导。明确地规定了红军的任务,军事工作系统和政治工作系统的关系

——古田会议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这首词反映的是共.产.党人发动的什么起义?起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什么样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 (2) 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古田会议中确立了怎样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召开后,毛.泽东在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到1930年全国上下建立了大小几十块革命根据地,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革命根据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长征中的哪一件事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长征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献身祖国的建设事业。你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生日的到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景剧《红旗飘扬》。其中下列场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是(    )
A . 南昌起义——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 秋收起义——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 . 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这场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这场运动的破产。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11年的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迸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 (1) 材料一中“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推行变法”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3. (3) 材料三中的“社会主义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
  4.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A(填地名)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填人名)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 (2) 红军四渡之后,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3. (3) 红军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4. (4)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B(填地名)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