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知识点题库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下列会议中出台的文献能有力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是( )

A . 德黑兰会议 B . 波茨坦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巴黎和会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是指什么?为确立这一“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签署的哪两个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2.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哪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

  3. (3) 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种突出变化在世界经济方面、世界格局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分别是什么?

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6月一场著名的战役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

A . 德国闪击波兰 B . 诺曼底登陆 C . 德国进攻苏联 D . 珍珠港事件
在下列战争或战役中美国直接参战的有(     )

①萨拉托加大捷         ②凡尔登战役

③太平洋战争           ④诺曼底登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走在崛起路上的中国,如何回首往事,面向未来,展现大国气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一战后的中国

材料一: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

二战中的中国

材料三:雅尔塔协定,中国再被出卖,罗斯福忘记了四年前他与丘吉尔宣布的“大西洋宪章”中的未得有关人民同意,不得改变领土的原则。斯大林更不顾1919年对华宣言中的放弃帝俄在满洲及其他地方掠夺的利权与租借地的诺言,且将1924年中俄协定中的苏俄承认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中国虽为同盟国之一,命运依然由强国决定。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

冷战后的中国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凡尔赛和约》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中签署的?请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后中国政府希望得到什么权利?该条约确定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什么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2. (2) 材料二认为对待中国问题,各国应该遵循哪些原则?这些原则有利于哪国在中国的利益扩张?

  3. (3) 材料三提及的“雅尔塔协定”何时签署?“中国虽为同盟国之一,命运依然由强国决定”体现了国际关系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请再举一例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

  4. (4) 材料四说明了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什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5. (5) 综上所述,请谈一谈正在崛起中的中国应该如何处理未来的国际关系(至少两个角度)?

  1944年6月,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的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的灭亡;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在苏联的召开会议,决定要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下列内容与雅尔塔会议有关的是(   )

A . 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B . 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C . 成立联合国 D . 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很失望,(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二:到抗日战争后期,特别是在国际社会规划战后世界格局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以大国身份积极参与筹划当时及战后的重大国际事务。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的结果。——摘编自步平《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团结抗战改变中国国际地位》

材料三:2017年2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政府是否使用化学武器的制裁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和俄罗斯的联手否决下,该议案没有通过。事后,美国不满中国投反对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当场怒斥美国:“只把人民挂在口头上是极其虚伪无耻的。”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维钧失望愤怒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抗日战争后期及规划战后世界格局时,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关成立联合国的规定,是在二战中的哪一次国际会议的内容?

  3. (3)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什么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4. (4) 综合三段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言之成理均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很多国家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牢记这一惨痛的历史悲剧,不让历史重演,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请回答:

  1. (1) 为了共赴国难,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也联合起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 (2) 中国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因为在8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一场滔天罪行,这一罪行是什么?

  3. (3)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中国和欧洲战场的重大战役各一例。

  4. (4) 今年3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她多次表示:德国之所以能回到国际社会,再次赢得尊重,原因首先在于德国敢于直面历史,这是修复与邻国关系的必要因素,对过去历史的清算是和解的前提。默克尔发表这些谈话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以来,西欧人的后代进行远航探险,从被围困的半岛出发,赢得对外洋航线的控制,实现了世界地理的大发现。从此,世界各大洲联系在一起,世界不再是由各自独立、彼此间缺乏普遍联系的民族和国家汇集而成的,而是一个协调匀称的整体,从而开始了一个从地区化到全球化的深刻变革影响直到现在的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17年1月20日,倡导美国优先的新任美国总统特期晋在国会大厦宣誓就职,批起了本国利益优先、贸易保护、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思想刺流。欧洲的政治领域出现了众多特朗香普式的人物“黑天鹅事件”频发。曾几何时,欧洲大陆的利益争夺演变成大规模的战争,给世界带来灾难。近年来,失业率居高不下,周边国家的局部冲突,给欧洲大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精英的欧洲逐渐走向分裂的欧洲,欧洲的发展困境越陷越深。

  1. (1) 据材料一,概括西欧人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

  2. (2)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的“欧洲大陆的利益争夺演变成大规模的战争,给世界带来灾难”指的是哪些史实。

  3. (3) 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二战期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
A . 英国 B . 中国 C . 美国 D . 苏联
2015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新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击敗了德意日法西斯,维护了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上是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拥枪的同时,在斯大林的背上很狠的插上了一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月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

材料二:

漫画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寓意由美,美两国共同去传承和维护世界的自由。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涉及四大洲、四大洋,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这场战争,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环: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原于弹、远程轰炸机、半导体、雷达、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推出希特勒和斯大林因何面“拥抱”?“希特勒在斯大林背上聚聚的插上一刀”的表现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美、英两国从政治和军事上是怎样“传承和维护世界自由”的?分别有何积极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有人说“战争纪念……更是一种对战争的理性反思和警醒”,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填“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横线上填“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上填“C”。

  1. (1) 经济危机使德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 (2) 二战从全面爆发到战争结束历时6年。
  3. (3)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亚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4. (4)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5. (5) 法西斯集团中,德国先于日本投降。
国际体系,就是在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相互影响包括冲突、竞争、合作和依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常被理解成两个崛起的大国对现行世界体系的挑战。一直到1942年12月,这种挑战看来是成功的,德国让整个欧洲陷入哀嚎,而日本几乎横扫了整个亚洲。

——许知远《兴衰的秘密》

材料二:当时(二战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手中掌握4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科学技术,以美元和原子武器为依托,竭力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新秩序,据此美国对外交政策做出了大调整,由战时对苏联进行国际合作关系转向遏制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战略。

——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俄、中、_______、_______五大力量是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和主要因素,它们都在协调彼此的关系,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或实现和平共处。随着世界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以及人类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大国之间加强了协调与合作,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分歧以及全球性、地区性问题。

——摘编自《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德国开始使欧洲陷入哀嚎的军事行动是什么?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哪一军事行动使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这次大战的转折点和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概括影响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写出一点即可)。其遏制苏联战略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之后的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空格应该填写什么?材料表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根据材料指出冷战结束后大国间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国有我们三国之间及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的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
A . 每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B . 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 C . 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 D . 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
下列地图,正确地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欧洲形势的是(    )
A . B . C . D .
小明同学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 原因:都起因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B . 结果:都给人类带来深重的劫难 C . 性质: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D . 影响:都引起国际关系格局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 . 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 .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C . 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

    统治者对百姓的生产、生活不要过多干预,要按自然规律行政,百姓自然富足,天下就能太平。

           ——编译自《道德经》

如果百姓的用度充足,君主怎么会不足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足,君主怎么又会充足呢?

        ——编译自《论语》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材料三 

文  献

内容摘录

《独立宣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1787年宪法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材料四


斯大林格勒战役                                                攻克柏林

材料五  我们要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在防护、隔离、检测、救治、追踪等重要领域采取有力举措,尽快遏制疫情在全球蔓延态势,尽力阻止疫情跨境传播。要加强信息分享,交流有益经验和做法,开展检测方法、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研发国际合作,并继续支持各国科学家们开展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全球科学研究。

——习.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1. (1) 依据材料概括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其社会背景。
  2. (2) 依据材料二,说出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3. (3) 从材料三的文献中任选其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除外),说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对摘录内容作出简要评价。

    示例: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背景:美国内战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引起人民强烈不满。

    评价:调动了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被动局面;没有解放所有黑奴。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贡献。
  5. (5) 依据材料五,说出习.平提出的抗击新冠疫情的原则和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8月,美英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的建议。稍后,苏联明确提出战后“只有通过一个新的国际关系组织”,才能将“各民主国家联合在一个持久同盟的基础上”,实现“持久和正义的和平”。但英国却提出了设立欧洲理事会、太平洋理事会和西半球理事会等区域性机构的方案,在区域理事会之上设置一个小规模的、只负责协调工作的“世界理事会”。很明显,这一方案是英国想恢复其在传统地区的影响力。1943年,宋子文赴美,公开向罗斯福表示中国反对英国的主张,支持成立联合国。

材料二:1943年,美、英、苏三国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建立战后和平组织的问题成为盟国之间为争取有利于自己的战后安排计划而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1944年,美、中、英、苏四国在美国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次年,美、英、苏三国终于在一次重要会晤上作出了成立联合国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方案”的动机及失败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决定成立联合国的“重要会晤”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联合国建立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3. (3) 有人认为:各种原因导致联合国在成立后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是当今国际组织中最独特和不可或缺的存在。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