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识点题库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够反映这一现象的(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虽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初期,它就是(    )


A . 会子    B . 瓦子 C . 关子 D . 交子
下列粮食作物中,产量居南宋首位的(    )


A . 小麦      B . 水稻    C . 棉花      D .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 . 临安    B . 开封  C . 广州     D . 泉州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节点”实现于(    )
A . 三国时期 B . 南北朝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两宋时期
2015年12月1日,当杭州正式成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承办地时,国家主席习.平发表致词:“杭州2016年峰会将呈现给世界一份别样的精彩。”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就此解读为五句话(见表格第1列),杭州萧山某校808班同学欣闻此事后,准备用历史史实来充实“杭州别样的精彩”。现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表格中历史史实的表述。

杭州别样的精彩

历史史实

杭州恰如一部历史人文的经典藏书,她的底蕴让人迷恋。

文化遗址

(示例)跨湖桥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距今8000多年。良渚文化遗址位于余杭区,距今5000多年。

著名古都

以杭州为首都的古代政权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两宋中的①政权。

杭州恰如一幅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她的美丽让人惊叹。

西湖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是宋代著名词人②所写,他在杭州主政时曾在西湖筑有苏堤,其代表作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其最南端点余杭(今杭州),沟通的最南端大水系是③

杭州恰如一座美丽华贵的人间天堂,她的繁荣让人赞美。

丝绸魅力

位于丝绸之路要道上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城内专门有卖杭州的丝织品,命名为“汉沙维耶”,意为“④的”。

美丽赞誉

“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这是元朝时旅居中国多年的意大利威尼斯人⑤对杭州的赞誉。其回国后和朋友合作写成的《行记》引起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杭州恰如一首潮起潮涌的时代赞歌,她的创新活力让人推崇。

经济活力

两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与苏州、湖州同属江南经济,农业发达,当时民间流传着“⑥”的谚语。

文化活力

北宋平民⑦当年在杭州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杭州恰如一道温暖如春的最美风景,她的幸福和谐让人向往。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

杭州古名余杭,相传是⑧经过此地时留下一“方舟(杭)”,因此得名“禹杭”或“余杭”。传说中的主人公曾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德传说。

精忠报国的故事

青山有幸埋忠骨。西湖边的岳坟里,埋葬的是抗金名将⑨。关于她的著名故事是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激励其保家卫国。

请写一句表达你对表中内容的感受或感悟的话:⑩

对表中数据所反映的情况,理解正确的有(    )

我同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一览表

朝代

南方地区(长江流域)

产方地区(黄河流域)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

19.8%

998

80.2%

唐朝

392

43.2%

515

56.8%

北宋

1124

62.9%

662

37.1%

①唐朝以前南方人口少,经济重心在北方②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③北宋时南方农业的发展是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如图示意图主要反映了(    )

A . 商品经济发展 B . 耕地面积增加 C . 海外贸易兴起 D . 经济重心南移
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棉花的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    )
A . 海河流域 B . 黄河流域 C . 长江流域 D . 淮河流域
填表题

    某校808班同学,准备用历史史实来充实“杭州别样的精彩”。现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表格中历史史实的表述。

杭州别样的精彩 历史史实
杭州恰如历史人文经典藏书底蕴让人迷恋 文化遗址 (示例)跨湖桥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距今8000多年。良渚文化遗址位于余杭区,距今5000多年。
著名古都 以杭州为首都的古代政权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两宋中的①政权。
杭州恰如一幅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她的美丽让人惊叹 西湖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是宋代著名词人②所写,他在杭州主政时曾在西湖筑有苏堤,其代表作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 其最南端点余杭(今杭州) ,沟通的最南端大水系是③
杭州恰如一座美丽华贵的人间天堂,她的繁荣让人赞美 丝绸魅力 位于丝绸之路要道上的阿拉伯帝国首都④。内专门有卖杭州的丝织品,命名“汉沙维耶” ,意为杭州的
美丽赞誉 “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这元朝时旅居中国多年的意大利威尼斯人⑤对杭州的赞誉。其回国后和朋友合作写成的《行记》引起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杭州恰如潮起潮涌的时代赞歌,她的创新活力让人推崇 经济活力 两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与苏州、湖州同属江南经济,农业发达,当时民间流传着“⑥”的谚语。
文化活力 北宋平民⑦当年在杭州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杭州恰如一道温暖如春的最美风景,她的幸福和谐让人向往。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 杭州古名余杭,相传是⑧经过此地时留下一“方舟(杭)”,因此得名“禹杭”或“余杭”。 传说中的主人公曾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德传说。
精忠报国的故事 青山有幸埋忠骨。西湖边的岳坟里,埋葬的是抗金名将⑨
。关于他的著名故事是其母在其背上剌上“精忠报国”四字,激励其保家卫国。
请写一句表达你对表中内容的感受或感悟的话:⑩
下图是“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船上设计了水密隔舱,使用指南针。与宋王朝有海外贸易的达五六十国,进口货物在400种以上。从这些材料中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宋代的海船抗沉性较好

②宋代的海船能在雨雾天航行

③宋代的海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有助于提高人们幸福感。张老师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设计方案——体会宋代繁荣]

线路一:景德镇陶瓷→泉州市舶司遗址→四川成都交子

任务二:[情境再现——了解经济发展]

历经许多年的探测,南海一号的某些特征已被初步掌握,比如船体的尺寸、货物主要以瓷器铁器为主、深埋于海泥之下、船身除甲板外结构完好,等等。进而,建立在这些特征之上的意义也被创造出来并一再重申,比如能够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贡献珍贵实物、可以充实航海史和贸易史等。在这些不无道理的演绎下,南海一号早已演变成一个文化符号,发掘南海一号行动随即成了文化大事件。

任务三:[思维导图——重现宋元时代]

  1. (1) 下面是以“体会宋代繁荣”为主题的游学线路,请你进行简述,并简述理由。   
  2. (2) 你从下面的情境中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3. (3) 补充下列思维导图A、B、C、D的完整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口户数(节选)           材料二:

材料三:广州、泉州、明州、扬州是唐朝著名的四大港口贸易,主要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铜器等几十种商品。到了宋代,进出口货物多大410种以上,对外港口贸易达20多处,还增设专门机构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宋高宗曾评价这一机构:获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

  1. (1) 材料一中西汉至南宋的人口户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一中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趋势发生的原因。
  3. (3) 写出材料三中“专门机构”的名称,并依据材料概括北宋海外贸易的特点。
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 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人口迁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 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介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一现象表明(  )
A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 .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 . 中国古代丝织生产达到高峰   D . 宋代的制瓷水平领先世界
如下图,当时明州港“商舶往来,物货丰衍(盈足)”,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政府重视贸易管理    C . 海外贸易兴盛 D . 重农抑商政策弱化
观察下图,二者的差异说明(   )

A . 民族交融利于文化发展 B . 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 C . 宋代文化发展优于唐代 D . 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完成于(    )
A . 隋朝时期 B . 唐朝时期 C . 五代十国时期 D . 南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