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组成 知识点题库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
A . 光电效应现象的发现 B . 汤姆逊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 C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D .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在某些恒星内部,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已知氘核的质量m1为3.3436×1027kg , 氚核的质量m2为5.0082×1027kg , 氦核的质量m3为6.6467×1027kg , 中子的质量m4为1.6749×1027kg , 真空中光速c=3.0×108m/s.

  1. (1) 写出核反应方程

  2. (2) 这个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已知中子的质量是mn=1.6749×1027kg , 质子的质量是mp=1.6726×1027kg , 氘核的质量是mD=3.3436×1027kg , 试分析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

  1. (1) 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式.

  2. (2) 能量变化了多少.

下列射线来自于原子核外的是(  )
A . 阴极射线 B . α射线 C . β射线 D . γ射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 . 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半径为ra的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至半径为rb的轨道,已知rarb , 则在此过程中原子不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 C .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D . 正负电子对湮灭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核物理技术.一对正负电子对湮灭后生成光子的事实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是有适用范围的
恒星的前身是()

A . 宇宙的微粒 B . 星团 C . 行星 D . 星际云或星际云中的某块星云
通过观察宇宙中的其他星系,按外形大致分为:星系、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在有“科学奥斯卡”之称的美国《科学》杂志2003年度世界科技大突破评选中,物理学中的“证明宇宙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主宰’”的观点名列榜首,成为当今科技突破中的头号热点.世界科技的发展显示,暗物质、暗能量正成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点.宇宙的暗物质是不能直接观测到的东西,存在的依据来自于螺旋转的星系和星团,这些星系和星团以自身为中心高速旋转而没有分散开去,仅靠自身质量产生的引力远不足以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的,一定存在暗物质,它的吸引力足以把这些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一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两者相距L(L远大于星体的直径),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的中点做圆周运动.

  1. (1) 若没有其他物质存在,试推断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

  2. (2) 若试验上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且T′:T=1: N>1),为了解释观测周期T′和(1)中理论上推算的双星运动的周期T不同,目前有一种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用望远镜也观测不到的暗物质,作为一种简化模型,我们假定在以这两个星体连线为直径的球体内均匀分布着这种暗物质,而不考虑其他暗物质的影响,试根据这一模型和上述观测结果确定该星系间这种暗物质的密度.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1919年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了什么?实验时,卢瑟福仔细调节铝箔的厚度,使什么恰好不能穿透铝箔?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强度越强,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C . + + +3 是核裂变反应,反应前后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D . 根据玻尔理论,原子核外电子由高轨道向低轨道跃迁时将辐射光子,原子能量降低
铝的原子核( Al)中有(  )

A . 13个质子,27个中子 B . 13个质子,14个中子 C . 27个质子,13个中子 D . 14个质子,13个中子
关于核力和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强相互作用力是原子核内部的力,弱相互作用力是原子核外部的力 B . 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是短程力,其力程均在10﹣18米范围内 C . 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D . 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它的结合能越低
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它跟普通电子的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7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 .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 . 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 . 由一个不带电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 . 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的结合能是组成原子核的所有核子的能量总和 B . 镭226衰变为氡222的半衰期为1620年,也就是说100个镭226核经过1620年的一定还剩下50个镭226没有发生衰变 C . 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D . 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的 射线是电子流,该电子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辐射出来的
下列关于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B . 图乙:原子的特征谱线,由于原子光谱只与原子结构有关,因此可以把某种原子的光谱当作原子的“指纹”来进行光谱分析 C . 图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D . 图丁: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 . 对黑体辐射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C . 核泄漏事故污染物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可以判断x为正电子 D . 一个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当它跃迁到较低能级时,最多可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核泄漏污染物 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核反应方程式为 ,X为电子 B . 某些原子核能够放射出 粒子,说明原子核内有 粒子 C . 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D . 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 阴极射线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内部存在复杂结构 B . 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枣糕模型” C . 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氢光谱 D . 10个碘131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还剩5个
以下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 光的波长越长,光的能量越小,光的波动性越显著 B . 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C . 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的存在 D . 一群氢原子处在 的能级,当它跃迁到较低能级时,最多可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玻尔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 . 医院里的B超检查利用了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所释放的射线 C .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 . 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半径增大时,原子会释放特定频率的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