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摩擦因数 知识点题库

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滑块A、B如图所示叠放,设A、B接触的斜面光滑,A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在B上施加一水平推力F,恰好使A、B保持相对静止且一起匀速运动,则A对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跟斜面倾角θ的关系为(  )

A . μ=tanθ B . μ=2tanθ C . μ= tanθ D . μ与θ无关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物体与滑板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必须调节钩码的重量,确保滑板做匀速运动 B . 不一定要使滑板做匀速运动,但必须要用恒力拉滑板 C . 钩码的质量越大,滑板运动得越快,弹簧秤读数越大 D . 用该装置做实验,只要水平向右拉动滑板,无论滑板做匀速、匀变速或非匀变速运动,弹簧秤的读数都相同 E . 动摩擦因数等于弹簧秤的读数除于重物重量
在光滑水平面上固定一条形磁铁,有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像磁铁方向运动,如果发现小球做减速运动,则小球的材料不可能是(  )
A . B . C . D . 塑料
如图所示,质量是4kg的箱子在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滑动,求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一木块悬挂于轻质弹簧下,静止时弹簧伸长了4cm,若用该弹簧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木块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了1cm,则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5kg,在水平拉力50N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2s内匀加速前进了4m,在这个过程中(g取10m/s2)(   )

A . 动摩擦因数是0.8 B . 摩擦力的大小是10N C . 小车加速度的大小是1m/s2 D . 小车加速度的大小是2m/s2
在水平路面上一个重力为G=200N的木箱,用一大小为18N水平向右拉力拉重物,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木箱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

  1. (1) 求上述情景地面受到木箱的摩擦力?

  2. (2) 若将水平拉力的方向变为与水平路面的夹角θ=37°,如图所示.要使木箱能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移动,则该拉力F应为多大?(sin37°=0.6,cos37°=0.8)

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10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大小为100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向右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sin37°=0.6,cos37°=0.8,g取10N/kg),求:

  1. (1) 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2. (2) 突然将拉力撤去后小孩还能滑行多远?

在竖直墙壁间有质量分别是m和2m的半圆球A和圆球B,其中B球球面光滑,半球A与左侧墙壁之间存在摩擦.两球心之间连线与水平方向成30°的夹角,两球恰好不下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为重力加速度),则半球A与左侧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 B . C . D .
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木块A和木块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有如图所示的两种装置.

  1. (1) 为了能够用弹簧测力计读数表示滑动摩擦力,甲、乙两图中,木块A是否都一定都要做匀速运动?
  2. (2) 若木块A做匀速运动,甲图中AB间的摩擦力是否等于拉力Fa?
  3. (3) 若AB的重力分别为100 N和150 N,甲图中当A被拉动时(B静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60 N,拉力Fa=110 N,求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做匀速运动,C、D两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设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 , 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2 , CD间动摩擦因数为μ3 , D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4 , 则可能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131375359

A . μ1=0、μ2=0、μ3=0、μ4=0; B . μ1=0、μ2≠0、μ3≠0、μ4=0; C . μ1≠0、μ2=0、μ3≠0、μ4=0; D . μ1≠0、μ2≠0、μ3≠0、μ4≠0
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P为连接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且固定在B点.实验时给带有遮光条的小滑块一个初速度,让它沿木板从左侧向右运动,小滑块通过光电门P后最终停在木板上某点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 (1)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cm.
  2. (2) 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除遮光条宽度d及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外,下列物理量中还需测量的有___________.
    A . 木板的长度L1 B . 木板的质量m1 C . 小滑块的质量m2 D . 木板上BC间的距离L2
  3. (3)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题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量均为2.00N的砝码。

  1. (1) 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2. (2) 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砝码/个数

    0

    1

    2

    3

    4

    砝码对木块压力/N

    0

    2.00

    4.00

    6.00

    8.00

    测力计读数/N

    1.50

    2.00

    2.50

    2.90

    3.5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坐标纸上(图c)作出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像(以F为横坐标)。并分析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求木块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

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整个实验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放置在木板上的木块和弹簧测力计相连,在木块上放置砝码。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下列三个因素中,会引起测量误差的一项是(填序号)

    ①向右拉木板的速度未能保持恒定

    ②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不能忽略

    ③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未保持水平

  2. (2) 改变木块上砝码个数进行多次测量后,在图乙中描出了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f与砝码质量m间的关系图线。已知图线的斜率为k,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a,则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木块的质量为M=。(用k、a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1. (1) 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一个解决方法
  2. (2) 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h关系的图象.

    h(cm)

    20.0

    30.0

    40.0

    50.0

    60.0

    s(cm)

    19.5

    28.5

    39.0

    48.0

    56.5

  3. (3) 实验测得A、B的质量分别为m=0.40kg、M=0.50kg.根据图所示的s﹣h图象可计算出A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 (1) 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

    图片_x0020_974575733

  2. (2) 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出 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与横轴的截距为c.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 .根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

    图片_x0020_781698045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可视为质点的滑块。

第一次实验,如图甲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右端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

第二次实验,如图乙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M距离P′间的水平距离x2

  1. (1) 本实验必须的测量仪器是
  2. (2) 为测出动摩擦因数,第二次实验还需测得物理量是;(写出需要的物理量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3. (3) 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图甲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整个实验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放置在木板上的木块和弹簧测力计相连,在木块上放置砝码。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1. (1) 下列三个因素中,会引起测量误差的一项是(填序号)

    ①向右拉木板的速度未能保持恒定

    ②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不能忽略

    ③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未保持水平

  2. (2) 改变木块上砝码个数进行多次测量后,在图乙中描出了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f与砝码质量m间的关系图线。已知图线的斜率为k,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a,则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木块的质量为M=。(用k、a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 (1) 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
  2. (2) 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 m/s2 . 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结果保留2位小数).

张亮同学在实验室测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装置。将力传感器A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与一滑块P相连(调节测力端高度可使轻绳与桌面平行),滑块P放在较长的木板Q上,木板一端连接一根轻绳并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系一只空沙桶(调节滑轮高度使轻绳与桌面平行),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 (1) 实验开始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立到木板Q开始运动,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最大示数F0 , 此时P受到Q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2. (2) 木板沿桌面运动起来后,记录此时力传感器的示数F,测量滑块P的质量m,此时P受到Q的摩擦力大小为,P与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