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知识点题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消失 B . 向铜粉中加入稀硫酸,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溶解 C . 向BaCl2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产生沉淀,再加入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D . 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FeCl3溶液,沉淀逐渐变为红褐色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说明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B . 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 , 说明HClO酸性比H2SO4 C . FeCl3溶液可以腐蚀线路板上的Cu,说明Fe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D . 将饱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先变蓝后变白,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原理解释:铝箔对熔化的铝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B . HF的沸点高于HCl,原理解释:H﹣F的键长比H﹣Cl的键长短 C . 2CO=2C+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原理解释:该反应△H>0、△S<0 D . 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原理解释:氨气是电解质
氢氧化镁用于制药工业,还是重要的绿色阻燃剂.

I.治疗胃酸过多药物Stmoache的有效成分为Mg(OH)2


  1. (1) 该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II.已知:Mg(s)+2H2O(g)=Mg(OH)2(s)+H2(g)△H1=﹣441kJ•mol1

    H2O(g)=H2(g)+O2(g)△H2=242kJ•mol1

    Mg(s)+O2(g)=MgO(s)△H3=﹣602kJ•mol1

  2. (2)

    氢氧化镁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Ⅲ.某工厂用六水合氯化镁和粗石灰制取的氢氧化镁含有少量氢氧化铁杂质,通过如下流程进行提纯精制,获得阻燃剂氢氧化镁.

  3. (3) 步骤①中每消耗0.1mol保险粉(Na2S2O4)转移0.6mol e , 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 (4) 已知EDTA只能与溶液中的Fe2+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不与Mg(OH)2反应.虽然Fe(OH)2难溶于水,但步骤②中随着EDTA的加入,最终能够将Fe(OH)2除去并获得纯度高的Mg(OH)2 . 请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加以解释  ;

    Ⅳ.为研究不同分离提纯条件下所制得阻燃剂的纯度从而确定最佳提纯条件,某研究小组各取等质量的下列4组条件下制得的阻燃剂进行含铁量的测定,结果如下:

    序号

    精制阻燃剂的条件

    阻燃剂铁含量

    提纯体系温度/℃

    加入EDTA质量/g

    加入保险粉质量/g

    W(Fe)/(10﹣4g)

    1

    40

    0.05

    0.05

    7.63

    2

    40

    0.05

    0.10

    6.83

    3

    60

    0.05

    0.10

    6.83

    4

    60

    0.10

    0.10

    6.51

  5. (5) 若不考虑其它条件,根据上表数据,制取高纯度阻燃剂最佳条件是 (填字母).

    ①40℃②60℃③EDTA质量为0.05g ④EDTA质量为0.10g⑤保险粉质量为0.05g ⑥保险粉质量为0.10g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中,有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 SO2→SO3→H2SO B . Al2O3→Al(OH)3→NaAlO2 C . FeCl2→Fe(OH)2→Fe(OH) D . CH2=CH2→CH3CH2OH→CH3CHO
一块金属钠投入过量的AlCl3溶液中,生成物是(   )
A . Al、NaCl B . H2、Al(OH)3 C . H2、NaCl、NaAlO2 D . H2、NaCl、Al(OH)3
在图中,横坐标为向一定量的某溶液中加入某种物质的量,纵坐标为生成沉淀的量,其中符合在含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的是(   )
A . B .    C . D .
“类推”这种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   )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 , 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2

②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性质更活泼的铝不能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③Cu(OH)2受热易分解,Fe(OH)3受热也易分解

④Al(OH)3能与NaOH反应,Be(OH)2也能与NaOH反应.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②④
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到2mol•L﹣1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

  1. (1) )80~90mL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金属铝的质量为
  3. (3) 盐酸的体积是mL.
  4. (4) a的取值范围是
  5. (5) n(Mg)/n(Al)的最大值是
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O32、HCO3、AlO2、Al3+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混合溶液中的CO23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 . V1:V2=1:5 C . 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mol D . 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 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B . 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 C . 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 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
净水剂能够改善水质,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很大的益处。
  1. (1) 明矾[KAl(SO4)2·12H2O]是常见的净水剂。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明矾可净水是因为在天然水中生成胶状Al(OH)3 , Al(OH)3具有的作用。
  2. (2) 碱式氯化铝(简称BAC)是高效净水剂的主要成分。实验室模拟利用铝土矿(主要含Al2O3 , 还含少量Fe2O3及其他不溶杂质)制取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的过程如下:

    ①盐酸溶解铝土矿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溶解过程中需不断搅拌,目的是

    ②加适量铝粉的主要作用是

    ③蒸发浓缩所需玻璃仪器为

X、Y、Z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右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

X

Y

Z

箭头上所标数字的反应条件

A.

NO

NO2

HNO3

①常温遇氧气

B.

Cl2

NaClO

HClO

②通入CO2

C.

Na2O2

NaOH

NaCl

③加入H2O2

D.

Al2O3

NaAlO2

Al(OH)3

④加NaOH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因为氢氟酸显弱酸性,可用于雕刻玻璃 B . 因为液态氨气化时吸热,可用液态氨作制冷剂 C . 明矾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起消毒杀菌的作用 D . 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是因为铝和浓硝酸不反应
下表有三组物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X

Y

Z

NaOH溶液

Al(OH)3

稀硫酸

Na2O2

Na2CO3

NaHCO3

KOH溶液

Al

稀盐酸

  1. (1) 同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又能与Z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数字符号)。若Y与X或Z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67.2L,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2. (2) 写出第①组X与Y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3) 第②组固体X可作供氧剂,写出其中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B .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CO2质量相同 C . 铝箔加热至熔化,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原因是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熔点高 D . 在实验室里,常用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
实验室中,要使氯化铝溶液中的铝离子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 . 氢氧化钠溶液 B . 氢氧化钡溶液 C . 盐酸 D . 氨水
下列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 N2 NO2 B . Fe(OH)2 Fe(OH)3 C . S SO3 D . Al2O3 Al(OH)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 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 熔点高,可用于电解冶炼铝的原料 C . 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 易溶于水,可用于作制冷剂
相同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是(    )
A . 2:3 B . 1:1 C . 3:4 D .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