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 知识点题库

(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请填写下表:

发展阶段

主要化学家

主要贡献

(1)

道尔顿(Dalton)

 

(2)

 

葡萄干面包模型

(3)

卢瑟福(Rutherford)

 

(4)

波尔(Bohr)

现代原子论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证明原子的可分性和具有更复杂结构的重要科学发现与现象是  和   

(3)1911年,新西兰出身的美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а射线轰击极薄的金箔片,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是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a﹣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象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a﹣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根据实验事实可以对金原子结构作出一些结论.  

(4)现在,科学家正在探索“反物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与相同的电量,但电性相反.已知а粒子质量数为4、带2个正电荷的氦核,据此回答:若存在反а粒子则其组成可以表示为  

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 拉瓦锡 B . 门捷列夫 C . 阿伏加德罗 D . 道尔顿
19世纪中叶,对元素周期律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 勒夏特列 B . 门捷列夫 C . 道尔顿 D . 拉瓦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 . 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研究不断更新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C . 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D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是因为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分散系一定是气溶胶,且富含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 . 在离原子核越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越低 C .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经研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 . 因为一个铝原子比一个钠原子失去电子数目多,所以铝单质比钠单质还原性强
中国历史悠久,很早就把化学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闻名世界的中国陶瓷、酿酒、造纸技术都充分应用了化学工艺 B . 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C .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D .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而缺碘就会引起碘缺乏病,80年代国家强制给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中加入碘单质
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其中提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的科学家是(  )
A . 道尔顿 B . 汤姆生 C . 卢瑟福 D . 玻尔
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的科学家是(   )
A .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B .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 C .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D .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第一次用无机物制得有机物尿素,开辟人工合成有机物先河的科学家是(    )
A . 匈牙利的海维西                    B . 瑞典的贝采里乌斯 C . 德国的李比希                      D . 德国的维勒
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与科学实验紧密相关。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道尔顿发现原子﹣﹣“空心球”模型 B . 汤姆逊发现电子﹣﹣“葡萄干面包”模型 C . 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核式”模型 D . 玻尔解释氢原子光谱﹣﹣“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1869年,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出现了,编制该表的化学家是(   )
A . 道尔顿 B . 居里夫人 C . 门捷列夫 D . 拉瓦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B .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 C . 门捷列夫根据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 . 石灰乳与海水混合,过滤得 ,将其溶于盐酸,再蒸发结晶得到 ,电解熔融 可得到金属镁
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出该学说的科学家是(   )
A . 波义耳 B . 拉瓦锡 C . 阿伏加德罗 D . 道尔顿
“地球在流浪,学习不能忘”,学好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B . “以曾青涂铁,铁亦色如铜”中的“曾青”是铜盐 C . 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D . 葡萄酒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科学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会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在实验室发现并确认了氯气 B . 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C .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经过研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D .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轻粉(Hg2Cl2)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有其制法:将50g水银、足量明矾和食盐混合研磨,用盆倒扣。加热充分反应后。盆底可收集到40g轻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制备轻粉所用原料均属于电解质 B . 制备轻粉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 制备轻粉过程中存在轻粉升华现象 D . 本实验中轻粉的产率约为32%
化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B . 荷兰化学家范托夫最先提出碳价四面体学说,打破了有机物分子结构都是平面形的观点 C . 抗“新冠病毒”的疫苗需要冷藏保存,其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而失活 D . 吉祥物“冰墩墩”外壳使用有机硅橡胶材料,该材料属于硅酸盐材料
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 B . 化学家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新材料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 C . 我国科学家发现并合成了青蒿素,说明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D .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吉代化学研究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火药乃焰消()、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焰消”为氧化剂 B . 《本草经集注》中记我鉴别消石()和朴石()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鉴别消石和朴石是利用了焰色试验 C .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D . 《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之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描述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
A . 屠呦呦 B . 侯德榜 C . 张青莲 D . 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