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 知识点题库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 . 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 . 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 . 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D . 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下列技术发明中,对改变工业生产面貌和人类生活方式最具有突出意义的是(   )

A . 内燃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B . 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一系列电气的发明 C . 电讯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D . 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和应用
“企业的合并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灵魂”。这一现象始于( )

A .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D .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美国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系,美国社会也出现一系列相应的变化。纽约、芝加哥等在20世纪初人口已超过百万,1910年一个委员会对纽约及其他城市情况作过调查,所有的房间中,三分之一的住着两个人,其余三分之二则住有3人以上;费城和圣路易斯其排水系统总长度仅相当于这两个城市街道总长度的一半多一点。而新奥尔良和莫比尔等城市依旧大部分靠露天排水沟排泄污水。各种族、民族以同质形式居住在特定的街区,彼此间以拼图形式存在。据有关资料,从1880年到1890年,全国犯罪率上升了80%,大部分案件都发生在城市。

——摘编自《美国城市化进程探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同时可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在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由28.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概括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 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

A . 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B . 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 . 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 . 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下为英国不同时期人口数据表,则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最主要动力是(     )


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600年

411

33.5

8.25

1700年

506

85

17.0

1750年

577

121.5

21.0

A . 商业革命推动 B . 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C . 工业革命兴起 D . 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阅读表格

外国在华设立的工厂及资本数(资本单位:千元)

上述数据反映了(   )

A . 欧亚列强经济实力的强弱 B . 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变化 C . 英日同盟的积极作用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后果
马克思在评价圈地运动时说:“……世界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上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下列表述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B . 实现了英国传统农业关系根本性变化 C . 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D . 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下表是英国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单位:千吨)

年份

铁路钢铁

机器

1845—1849

1291

4.9

1850—1854

2846

8.6

1856—1860

2333

17.7

1861—1865

2067

22.7

1866—1870

3809

24.9

1870—1875

4040

44.1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 铁路钢铁及机器出口量持续增长 B . 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 C . 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D . 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殖民地半殖民地
解读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A . 人口迁移范围不断扩大 B . 存在着被迫移民的现象 C . 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D . 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到落后地区是主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685年,康熙皇帝宣布取消海禁,实行“开海贸易”,并设立粵、闽、浙、江四大海关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此后,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但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成型的外贸体制,无力接待外来商船。于是,粤海关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商行,代理海外贸易业务,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俗称“十三行”。……专设经理广州外贸税饷事务的洋行制度,乃是清廷实施严格管理外贸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18世纪8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英国对华贸易垄断权后,十三行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英国。1842年“十三行”在战火中走向消亡。

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特许状只会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被取消。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挥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力。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1680年,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的广州十三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对中英两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3. (3) 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这两个外贸公司都在19世纪中期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有何不同?

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

年份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A .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B . 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 . 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 . 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 .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B .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C .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 .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而不断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

国家

主题

葡萄牙、西班牙

从陆地到海洋

荷兰

从渔夫到车夫

英国

法国

从人性到理性

美国

从邦联到联邦

俄国

从改革到革命

德国

从分裂到统一

日本

从锁国到开国

中国

结合材料的提示及所学知识,为英国或中国的崛起归纳提炼出恰当的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

1845年,恩格斯说,“富裕市民的‘占有阶级’,即‘资产阶级’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这反映出(    )

A . 工人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 B . 政权争夺加剧矛盾激化 C . 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形成 D . 西方代议制民主不完善
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英国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 垄断组织的出现 D . 世界市场的形成
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迁徙等;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量变过程,也包括职业结构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

材料二: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 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

  1.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
  3. (3) 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一新浪潮的认识。
据统计,英国圈地运动高峰时期,在富裕的公共牧场,未圈地区每1000英亩土地需要470个劳力被圈地区则需要1500个劳力;未圈地区公地和荒地每1000英亩需要190个劳力,被圈地区则需要1800个劳力。这反映出(   )
A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迅速扩展 B . 圈地运动破坏农业生产力 C . 圈地运动造成了工业劳动力的短缺 D . 农村人日呈持续增长态势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
A . 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B . 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C . 改良蒸汽机问世是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果 D .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

 

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 1851 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 50%, 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西方国家的城  市化进程明显加速。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

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 另一方面, 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 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和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存在的明显不足及其原因。